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古文献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地区,常统称为“百越”或“诸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古文献对岭南的称谓有几种,《史记》称“南越”,《汉书》则称为“南粤”。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可以互用,所以“南越”也就是“南粤”。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两广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
秦朝时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是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有现存文献记述的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两汉时期
公元前137年,赵佗去世。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公元前111年,汉朝平定南越国。汉朝将南越国地划分为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合浦郡、荆州桂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
魏晋南北朝
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南北朝时代,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隋初,设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隋炀帝废州为郡,改为郡、县两级,大加省并,今广东省境分属10郡、74县。
唐宋时期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唐朝中期潮州汕头一带曾经隶属福建,属闽州都督府和福建节度使等。756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
元明清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11月9日,广东便实现“和平光复”,胡汉民为广东都督,陈炯明为副都督。11月10日,广东军政府正式宣告成立。广东军政府执政期间(1911年11月—1913年8月),贯彻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