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包邮区遇上气候风险 快递员困在高温里

        今年618购物节可能将是“史上最卷”的一届京东、阿里等电商都表示做出了“史上最多”的投入。作为电商履约能力的决胜关键,快递物流行业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消费活力的“晴雨表”。,这张“晴雨表”也面临着“阴晴不定”的威胁——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频发,不仅为快递行业带来安全隐患,也成为运营效率的阻碍。作为中国快递和电商行业的诞生地,长三角地区在这场气候危机中首当其冲。
高温与暴雨,中国快递行业核心区面临严峻挑战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快递行业核心区之一,众多业内的龙头企业和重要城市坐落在此。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邮政快递运行状况,中国快递业务量前10位城市中,有4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其业务量约占全国前10位城市总量的43%;同年在快递业务收入前10位的城市中,有4个位于长三角地区,快递业务收入约占全国前10位城市快递业务总收入的54%。,目前全部3批获得“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的41个城市中,有15个位于长三角地区。
自身显著的体量使得快递行业在长三角地区被寄予增长的厚望。在政策端,从长三角三省一市的邮政快递行业的发展规划文件中可以看出,除了直接制定有雄心的行业自身发展指标(如快递业务量和快递业务收入),快递行业也被赋予了赋能其他行业以及促进外贸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在企业端,国内头部企业持续在该区域投入重金布局资产,不仅持续布局传统的转运中心,更是在重金投入航空运力,例如京东物流在浙江三座城市投用亚洲一号仓,并在2019年与南通机场集团共同出资注册成立江苏京东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呈现出“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趋势的极端天气,正在不断冲击着长三角这个中国快递行业核心区。
自1960年代以来,长三角经历着显著、有迹可循的气温升高与降水量增加。根据浙江和江苏两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四五”规划,1961-202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28℃,年平均降水量以每10年39.1毫米的速率增加;而江苏省年平均温度每10年上升0.3℃,平均每10年的年降水量增加 22.5 毫米。
除了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上升,自196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极端高温与暴雨的发生频次也显著增加,35°C及以上高温日数线性增加速率为1.3天/10年;暴雨日数的增加速率为0.2天/10年。进入21世纪后,长三角地区高温灾害风险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0年以后有明显的上升,而暴雨日数和暴雨过程发生频次年际变化较大,但都呈波动增加趋势。
气候灾害风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极端天气的致灾危险性的特征,人口结构、社会经济、市政设施等承灾体的暴露度和面对灾害的脆弱性亦同样重要。长三角地区人口稠密,经济活动旺盛,这也使得该地区在面临极端天气事件时,可能遭受更大的损失。
2023年初,国家邮政局公布了2022年快递业务量以及快递收入排名前50的城市。聚焦这两份排名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通过叠加该区域的气候灾害风险等级图,我们发现,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宿迁这六个快递业务量或快递业务收入榜上有名的城市,未来将经历呈上升趋势的高温与暴雨双重风险。
长三角地区重点快递城市中面临高温灾害风险上升的城市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宿迁。(灾害风险分5级,1级程度最高,依次递减。)©Greenpeace
长三角地区重点快递城市中面临暴雨灾害风险上升的城市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宿迁、杭州、湖州、金华、台州、合肥。(灾害风险分5级,1级程度最高,依次递减。)©Greenpeace
长三角地区的高温灾害和暴雨灾害会持续冲击本区域内密集的快递经营活动,尤其会向暴露在户外的干支线运输环节与收件配送环节发起挑战,这将显著地对该区域的快递行业产生负面影响,拉低履约效率,威胁行业从业者的健康状况。
天上地下,气候变化直接冲击干支线运输
干支线运输环节是快递行业最核心的环节。气候变化导致的越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可能会对驾驶员行为、运具特性、行驶环境等交通系统要素造成干扰,从而进一步影响运输过程,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直接拉低物流行业的履约效率,造成人身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
航空运输是近年来各大快递公司积极布局的战略性运输方式,也承担着中国供应链出海的重任。对于中国民航运输业来说,从2016年开始,天气原因就成为了航班不正常的主要原因。在2015年全部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原因分类统计中,天气原因占比为29.53%。到2016年,这一数据上升至56.52%,从2016年至2022年,这一数据从未低于45%,在2022年更是增至67.14%。
不仅如此,气候变化还会增加飞机起飞限重天数。有研究显示,在全球1.5°C温升阈值下,上海等五个机场的夏季日最高气温将会增加1.0-2.0°C,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机场的飞机起飞限重天数将显著增加。
在中国气象网公布的五大受恶劣天气影响最严重的机场中,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均是长三角乃至中国快递行业重要的航运枢纽。其中,杭州萧山机场承担着十四五期间浙江省打造重要国际快递服务门户的期待;而为了满足《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机场设施能力要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亿人次、年货邮吞吐量650万吨”的要求,上海要加快推进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打造世界级航线网络和洲际转运中心。
公路运输是快递行业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而气象要素也是造成长三角公路运输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份分析沪蓉高速江苏段交通事故及其致灾气象因子的研究显示,在2007-2013年期间,该路段共发生交通事故26,517起,其中与不利天气(雾、雪、雨)有关的事故占总事故量的22.8%。其中,雨天最易引发交通事故,在三类天气事故数中占88%。,在不利天气背景下,重型货车的事故率比好天气下高出14%。另一份以沪宁高速高温爆胎为主题的研究显示,在该路段上当气温和路面温度达到25℃以上时,爆胎发生的频率会逐渐上升,特别是当气温达到30℃以上、路面温度上升到35℃以上时,爆胎发生的频率将进一步增加。统计显示,日爆胎频次≥10次时的当日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其中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占90.9%。
生理心理,气候风险威胁快递员健康
快递行业吸纳了众多劳动力,其中承担收件与配送的快递员尤其牵动公共情绪。由于长时间身处户外的工作属性,快递员成为极端天气直接冲击的敏感人群。
极端天气会影响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例如在高温场景中,一方面,头晕、肌肉痉挛、中暑、虚脱等热生理反应更容易发生,高温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肾衰竭、糖尿病、腹泻、皮肤病等患病和病情加重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另一方面,直接暴露于高温环境会使人体感受到高温压力和疲惫感,影响情绪,甚至会引发压抑、愤怒、痛苦等心理感受。
在1990-2019年期间,中国与高温热浪相关的年死亡人数上升了4倍,研究显示,平均温度每升高1°C,劳动者健康得分将下降3.2%,而大于34°C的高温天数每增加1天,劳动者健康得分将下降4.9%。而最近60年,长三角地区经历了温度以及极端高温频次的上升。有专家表示,华东和华中地区是中国热浪归因死亡负担最重的区域,上海、广州、宁波等地在极端高温天气期间,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就医人数和住院人数显著增加。
根据2018年的一份行业调查,快递员群体中男女比例为91。而有研究显示,男性在偏热环境下皮肤湿度和血流速度更高,也更容易出现不适的特征,男性劳动者对高温更敏感,温升1°C使其健康得分下降4.4%。这意味着本身的劳动力结构特征,让快递行业重要的收件与配送环节在面对高温灾害时更加脆弱。
适应与减排是中国快递企业稳定运营的必答题
2023年5月3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出预警在2023年5月至7月期间,从ENSO中性转变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为60%,6月到8月将增加到约70%,7月至9月将增加到80%。两周后,该组织发出预警称,未来五年有98%的可能性出现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快递业来说,若想夯实其服务生产、促进消费、拉动就业的实际效果,行业与相关政策制定方都需要更加积极的行动,尤其是快递企业要更加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
        对于快递企业来说,重新理解气候变化与自身关系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当气候变化以及其造成的极端天气现象已经对快递行业的运营,尤其是重点环节的运营,产生实质影响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国家3060双碳目标就不只是来自政策、资产管理方和普通消费者的外部要求,而是中国快递企业实现稳定、高效、可持续运营的必答题。快递企业应该从适应与减排两个角度来应对气候变化。一方面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梳理自身业务版图所面临的气候风险,找出危害性、暴露性、脆弱性较高的环节具体应对;一方面采取直接的碳减排措施,在公路与航空运输这两个主要的排放渠道上,通过提升燃油效率、探索多式联运、布局以零排放汽车为主要车型的运输队伍等方式,减少行业本身对气候变化的加速。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