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瘦身需更多硬招

        一年一度的电商双十一大促之后,海量快递包裹纷至沓来。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11月1~11日,全国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42.72亿件,日均处理量是日常业务量的1.3倍。不少细心消费者发现,今年双十一期间,曾经饱受诟病的快递过度包装似乎“瘦身”了,往年一些凭借精美包装博出位的快递包裹也转变为极简包装风格。
        不过,在海量快递包裹中,快递商品仍存在“大盒套小盒”“充气膜塞满纸箱”等过度包装现象。显然,快递包装“绿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推进其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还需在健全法律标准体系、强化政府监管及政策推动与引导等基础上,由快递包装生产厂、包装使用方(电商、快递企业及消费者等)和回收方等多方群策群力。
        1、包装“瘦身”成效初显
        “双十一期间,我网购的一部手机,包装用的纸盒特别小,里面也没有气囊,包装虽然简单,但手机被保护得很好。”11月17日,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雷先生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反映,“以前别说是这种贵重物品,哪怕只是一瓶洗发水,包装都非常复杂,泡沫、塑料气囊等都得用上。”
        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已有多年,如今“让快递更绿”早已不是一句宣传口号。“中通快递落实绿色采购制度,规定了物料、包装材料、电子产品、机器设备及其他生产设备等15类绿色环保类别。根据绿色环保标准,针对需要采购的不同品类对应相应标准,建立企业绿色采购标准工作体系,实现清单式管理。”11月18日,中通快递网络管理中心绿色发展部相关主管王运冉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在末端环节,中通快递持续深入推进“回箱计划”,目前在全网范围共计投入了约25000个回收装置,促进快递包装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寄件。据了解,快递包装回收后,会将可二次利用的包装投入使用,不可利用的包装则进行无害化处理。今年上半年,中通快递回收一次性塑料制品16417.95千克。
        “苏宁易购物流在包装环节方面持续推动直发包装、简约包装、包装优化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将零胶纸箱、可降解包装袋、一联单、瘦身胶带等更多绿色能量‘装’进包裹。”近日,苏宁易购物流公共事务负责人岳从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循环包装方面,苏宁易购物流前期推广使用了多种循环快递包装产品,包括在中转环节使用的循环周转箱和循环中转袋,以及在末端配送环节使用的共享快递盒和冷链循环箱。新版共享快递盒更加坚固耐用且抗震防摔,相比之前的版本,单个箱体重量仅为50克。
        岳从发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共享快递盒作为苏宁易购物流绿色循环包装的创新标杆产品,在全国超过13个城市累计投放量突破40万只,投放使用累计超过1.5亿次,节约的胶带可绕地球9.35圈,降低碳排放6000多吨。从包装整体数据来看,原发包装的比例从2018年的19.4%提升至2021年的58.4%,回收包装从2018年的4.6%提升至2021年的10.3%。通过以上各项举措,相比于2018年,2021年的单个包裹在包装环节实现减碳56克。
        2、无奈之举还是过度包装
        不论是快递收件人还是发件方,其实都明白,将商品里三层外三层包装起来,费时费力又费钱。那么,快递过度包装现象为什么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呢?
        从事电商生意的张女士说,过度包装是不得已。一些价高又易损的物品,如护肤品、化妆品等,假如包装不严实,在快递过程中一旦损坏,责任很难划分。作为商家,她在快递商品时往往会多包装几层。在她看来,这是避免快递破损和减少纠纷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快递企业对于商家或平台的影响力有限,无法约束其采用合规的绿色包装。与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仅规范了快递包装使用环节,对寄递企业应用的环保包装均为推荐性标准,多为倡导性和鼓励性要求。”申通快递公共事务副总监&绿色环保负责人兰冲在11月18日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此很难对寄递企业形成刚性约束,同样对上游电商企业、包装生产企业也没有约束力。
        在使用循环包装产品涉及到C端用户时也面临挑战。王运冉认为,一方面,用户对于循环包装了解较少,配合度不高,还会对循环包装的归属性产生争议;另一方面,循环箱的回收目前还需要依托网点,如菜鸟驿站、兔喜超市或一些设立的回收点。这意味着,对于快递箱投递和送货上门的用户来说,需要送去回收点或主动联系快递员进行返还,这也限制了快递的时效性和用户体验。
        3、从立法着手,从源头入手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召开电商快递企业加强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双十一期间电商快递领域加强塑料污染、过度包装治理工作。
        在国家邮政局10月14日召开的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也指出,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还存在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信息化监管手段比较滞后等不足。
        而早在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立严格有约束力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推动标准成为快递绿色包装的“硬约束”。
        要让快递包装真正“绿”起来,还需要法规标准“硬”起来。加强对快递过度包装的治理,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建立完善覆盖全链条的法律和标准体系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目前,绿色环保涉及的主体有电商企业、物流企业、消费者、包材供给方、包材回收方等,各方在对待绿色物流上利益诉求有差异,导致推广的效果也不同。”岳从发建议,国家启动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法规形式强制绿色环保相关主体推行绿色物流体系建设。
        除此之外,王运冉提出,“从源头入手,鼓励包装生产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生产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和可降解的物料辅料等,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鼓励更多的包装生产企业逐步低碳转型。”他建议,针对包装生产厂家,研究制定快递包装物绿色化生产扶持政策,并将绿色包装整条产业列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加大对低碳创新型生产企业以及低能耗、近零排污包装工艺与设备研发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力度。针对主要使用方,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绿色包装资金扶持项目,对研发、使用快递环保材料的单位给予资助或补贴。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