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进入穿戴式模式 谁来定这风波?

中秋节之际,祝各位读者和业界同仁好友们,中秋快乐。
在上周疯传宝将推出手表之后,本周,支付宝算是坐实了传闻,推出了支持二维码的支付手表Pay Watch。在业内关注的支付形式方面,“双击手表侧面按钮,无需网络,调取支付码。”支付二维码调取之后,就可以被商家扫取,完成支付,听起来非常简单。相比支持NFC支付的手表来说,二维码便捷性肯定是要输一成的。回过头来说,现在的消费者在使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的时候,都可以不胜其烦的打开APP,调出二维码,进而完成支付,需要两三步的动作才能完成支付。在智能手表上,又怎么会在乎双击下手表呢?
在NFC与二维码多年的相爱相杀中,NFC始终以便捷为卖点,卖来卖去,结果几年下来,也没卖出个所以然来,NFC支付仍然半生不熟。而二维码,聚焦支付场景的搭建,微信和支付宝牵头,手机可以完成电脑上的订单支付,也可以完成线下的扫码支付,二维码支付场景的强大,迫使POS厂商开始加入二维码读取功能。而NFC,支付场景的搭建实在不敢看。前几年,各种兼容性问题,让NFC在泥泞中前进,而今HCE、eSE等方案崛起,轮到支付环境的恶劣了,银联需要慢慢解决现在的受理环境混乱问题,才能让NFC支付更加适合人去用。所以,现在NFC与二维码进入穿戴式的竞争当中,关键的制胜因素,小编觉得仍然是支付环境上的,而不在自身技术,或者说跟技术关系较少。不过技术方面,NFC巨大优势是,可以刷交通,二维码的支持场景,真的是不怎么差时间的场景。这在穿戴式方面,NFC的便捷性优点会更加放大,本周嘀嘀手环也要支持上海交通系统了,在交通领域发力,会是NFC穿戴式支付发力的重点。
不过话说回来,穿戴式与支付,无论是NFC与二维码,都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就是戴不起来。一项研究表明“25%的网友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有潜在需求,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三个月内的流失率高达87%。”到底是谁的研究?研究目标人群是怎样的?小编并没有找到研究机构,以及研究细则。但穿戴式目前的情况也正是戴不起来,87%的流失率,也就是说8个人买穿戴式设备,其中7个人在三个月内,会弃之不用。不过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层面,1、真的戴不起来。2、穿戴式是快消品。前几年,消费者手机更换的速度是23个月,而近几年,已经缩短为18个月,依次思维思考。穿戴式厂商是否可以考虑把自己的设备做成快消品,依照手机的发展思路呢?
另一个比较受关注的新闻,努比亚与深圳通推出NFC全终端支付服务,通过通过努比亚Z9或者Z9 MAX,空中发卡的形式来支持深圳通的所有交通支付。eSE模式的移动支付,是NFC支付的一大杀器,苹果将其发扬光大。适用于交通支付…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了。
,给予银行卡的NFC支付有账户的概念,如果手机NFC功能损坏,仍然可以通过银行卡,或者其他网上银行进行该账户后续的交易处理,可以不通过NFC方式实现支付。基于交通卡,现在交通卡基本是不记名,没有账户的概念。如果用户的交通卡丢失,那么交通卡的钱也随之丢失,充在交通卡里面的钱也就要不回来,成为交通卡公司的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份收入和开卡费,是交通公司重要的沉淀资金来源,也是核心的利益。在移动支付时代,没有账户,让交通卡很受局限。核心利益变成最大桎梏,交通公司万万也没有想到有今天。回来说着eSE的支付方式,如果手机坏了呢?钱就丢了吗?
,网友给我提了第一个问题的延伸问题,如果手机坏了,或者NFC坏了,谁来修?关于eSE的维修问题,是否是深圳通与手机厂商共同成立维修组呢?这显然不实际。这让小编想起了运营商NFC-SWP方案的一些问题,有些用户的问题,找银行,银行不理,找运营商,运营商不理。各自的职责划分不清,造成使用体验极差。在表象上,NFC的前端服务推出现在已经如火如荼,后端服务,维护方面,真的需要深入思考。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