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出现“热胀冷缩” 共享/众包或成突破口
众诚众享创始人罗辉林指出,由于生鲜产品的季节性,导致冷链物流出现了夏扩冬缩的现象,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共享/众包的模式,控制一部分订单,实现不期人员和业务的可持续化。
其表示,冷链物流无法在全年中持续经营,是因为生鲜产品和温度具有季节性,生鲜电商在夏季对冷链需求旺盛,而冬季则选择普通物流。在这个过程中冷链物流企业只能通过裁员等方式应对。至于如何处理这种困境,罗辉林认为,冷链企业需要采用共享/众包的模式,将成本降低至普通快递的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获得淡季的订单。控制一部分订单,以形成员工和业务的可持续化。
罗辉林,众诚众享创始人,京东前O2O物流规划总监,O2O业内资深专家。曾设计规划并推动运营京东O2O物流产品“京东众包”。
记者整理罗辉林的自述如下
冷链宅配物流的现状
两个冰袋、一个泡沫箱,然后外套一个纸箱,这就是当前生鲜宅配的全套保温设备。稍微豪华一点,也有上大保温箱进行“群租”。配送的时候大部分是“冷普”混装,配送员按照自己的线路安排配送。实在联系不到收货方,也只能回退到站点,要么下批送要么明天再送,商品焉能不坏?
,这并非完全是冷链物流的责任。因为有商流才有物流,上游生鲜电商所产生的商流不稳定导致下游的物流无法形成持续,并且不能进行优化和迭代,只能在工具上做一些简单的改进,这种问题的根源与生鲜的季节性相关。
生鲜季节性带给冷链物流的难题
生鲜天然就是有季节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是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性。春播秋收冬藏这是由老天决定的,虽然现在可以通过种植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延长采收和贮藏供应,采收供应的季节性依然存在。
是温度的季节性,在一年四季中,夏天高温37、8度,生鲜必须做冷链温控,到了每年6、7月份,各生鲜电商的企业就四处找生鲜冷链物流;到了9、10月份,冷链宅配物流企业的业务量就开始急剧下降。因为天冷了,生鲜商品不需要冷链措施,否则就成本太高。
在每年的7月和8月份就是生鲜业务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的最高峰,而9月、10月因为是“鲜收”的高峰,比如大闸蟹等。所以尽管这个时候,天气已经开始普遍转凉,生鲜的冷链需求还是有的。到了11月份天气转凉,各企业基于成本的考量,都纷纷把生鲜产品改用“普件”方式进行配送,生鲜的订单量急剧下滑。在低谷运行需要一直持续到次年5月份,只有到了6月份,随着天气开始变热业务量才会好转。,是不是高峰和低谷的差异就一定这么大,具体的数据各冷链宅配物流公司才有深刻的体会。
最终苦逼的只能是冷链物流公司
在高峰的时候,需要雇佣大量的操作人员,而在波谷的时候,如果没有别人的业务跟上,这些人员就必要裁减,而物流设备只能闲置。年初投入了几千万,搭好了班子、建好了站点,招募好了人员。从5月份开始各生鲜电商开始找冷链物流服务。冷链物流公司的业务每天节节升高、欣欣向荣。于是继续招人、扩建站点。忙乎了一个季度,无论人数还是业务量都到了最高峰。天一开始凉,生鲜电商就将大量的业务开始移交给普货快递物流公司,冷链物流公司的业务量就开始下滑,不得已只能裁剪一线操作员工。中国当前的物流服务还完全是人海战术,能处理的业务量和员工人数成正比。
如果冷链公司能熬几年,就会形成高峰时间招人,低谷的时候裁人。这样的业务模式除了“人效”提升不起来之外,更重要的物流服务质量无法优化提升。每年上半年培养了大量的新人,下半年又不得不开除掉。虽然冷链物流公司可能在6月份到10月份的业绩很好,毛利很高,从11月份到来年5月份差不多只能干熬。因为商业运作最忌讳波谷和波峰的冷热相差太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业务连续和持续。
从2012年以来,前赴后继的冷链物流公司比比皆是,还没有一个公司真正的走出来,包括顺丰优选的冷链物流体系。到现在社会大部分的生鲜配送走的还是普件体系,用“快”来弥补。
如何才能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强行要求生鲜电商把订单全年都给冷链物流公司是不现实的,即使双方可以签约一年的业务合同。正确的做法是冷链物流公司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方法把成本降低到和“普货快递”基本差不多,或者只是高出一点点,而且服务质量要不断的提升,否则很难在峰谷季节获得生鲜电商的订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采用“共享/众包”的概念模式,其原因在于
1.自建自控在成本上不可能做到;用共享/众包可以使用别人的边际成本;
2.自建自控没有业务弹性,无法应对峰谷和峰值;而共享/众包的弹性大;
3.共享/众包可以解决人和设备分离的问题,在冷链高峰时期,车辆加上冷链设备就是冷链宅配;在波谷时期,收起冷链设备就是普货配送。形成人的可持续化。
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能控制一部分订单,否则形成业务的可持续化依然很难。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