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两百亿,“邮老大”为何还在乎十亿份子钱
向快递企业收“份子钱”很说不过去。收钱是为了“传说中”严重亏损的普遍邮政服务。这笔钱的正式名称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顾名思义,就是钱收上来,很大程度上是要用于邮政普遍服务的。什么是邮政普遍服务呢?在《万国邮政公约》里是指,“以均一低廉的资费向所有地区的所有用户提供经常、优质的永久性邮政服务” 。按照中国邮政的官方说法,包括信件、印刷品、包裹、汇票等等。也就是平时大家寄的平信、普通包裹,还有收到的邮递杂志等都在此列。,不难看出,邮政普遍服务本质上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就像公交车的公共属性一样。
而官方的说法是,这项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中国邮政集团,为这项服务是亏本了的。所以,需要补贴。在一些偏远、条件艰苦的地区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确不易。——,邮政普遍服务像个“暗箱”,让人不知道装什么、怎么亏?先不论这笔“份子钱”收得合理不合理,起码得让人知道邮政普遍服务到底都亏了什么?
中国邮政集团旗下的中邮速递准备上市,在它的招股说明书上也披露了母公司的情况。根据这份说明书,在2011年,中邮集团在各地的邮政子公司,除了天津盈利22万元之外,别的公司都在亏损。那么问题就来了,一些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的亏损还可以理解,像是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怎么也都在亏损呢?中国邮政旗下众多分公司似乎亏得“一塌糊涂”。而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亏的,就很难了。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确投送一份信,人力、物力的成本非常高。例如,青海玉树州邮政局全年收入仅138万元,成本支出却高达850万元。这些可以理解。,其它很多地方并不如此。而被一些中国邮政官员相当推崇的美国邮政的专营,其实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国会认为私营公司只会去运营高利润的投递线路,而把亏本的线路扔给美国邮政署,这就得让纳税人一直补贴邮政。”(《普遍服务和邮政垄断简短历史》,美国邮政署)美国邮政署享受垄断地位,也享受免税等优惠,但却基本上自负盈亏,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就不拿财政补贴了。而邮资比德国、日本等地都要低廉。现在美国邮政是因为要支付巨额养老金、电邮时代来临等多重原因在风雨飘摇中,不过前些年运营很顺利。
可见,邮政普遍服务并不意味着无利可图。一些边远地区的亏本在系统内部就有可能通过在发达地区的盈利而平衡,起码不会亏损得太过于厉害。姑且不论现在是否适用,这也是先人们设置邮政专营的意义。可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盈利哪里去了?有报道表示,在老百姓寄平信越来越少的,各类商业性的信函、大宗单位的商务信函却急速上升。这在中国邮政年报里也能看出端倪,该年报显示“(在函件业务)继续推出汽车、金融、零售等行业网站和直邮解决方案,为重点行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直邮服务。邮政年报也显示,2011年,中国邮政提供函件服务73.8亿件,而2010年是74亿件,函件少了,可收入却多了,2011年全国函件业务收入122.8亿元,同比增长11.7%。显然,盈利能力强了。所以,某种程度上,邮政普遍服务包涵的形式广泛,像个黑箱子,而在这个箱子里到底装的什么,只有邮政集团自己知道。
,服务水平没搞上去,却只要求补贴说不过去
2010年,万国邮联公布的全球邮政服务能力排名中,中国排在百名开外。普遍服务水平的低下也有来自央视记者的证明,他们今年实验寄了100封平信,结果发现,只收到67封,丢失率有33%。其实,用“信寄丢了”等关键词搜索就会发现,这种情况很普遍。作为公共服务,如果只知道要钱而不提高本身水平,实在说不过去。 最重要的是,财政一直有巨额补贴,这次很可能是两部门扯皮,殃及快递业“池鱼”很多评论都说,邮政普遍服务的亏损是公共服务的亏损,应该由财政买单,实际上,财政也早就在这么做。2006年,《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中规定,“集团公司要建立健全成本削减激励机制,在保证普遍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普遍服务成本,在此基础上,邮政普遍服务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而每年,因普遍服务之名,邮政集团都能够在财政部拿到相当丰足的补贴。根据全国财政决算,2010年是55.95亿元,2011年是99.43亿元(55.94亿元是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补贴,41.35亿元列为其它邮政支出)。
可在中国邮政集团的官网上,也公布了一份2011年决算公告,在这份非常不完善的报告中,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财政拨款,有75.54亿元左右。而支出为75.2亿,其中,用于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以及邮政服务“三农”支出50亿元,用于消化历史遗留问题25亿元。在财政拨款上,中国邮政集团的决算和财政部的决算竟然差了20多亿元。究竟这笔钱跑到哪里去了呢?而把那份招股说明书中所有邮政分公司的亏损加起来,是51.8亿元。要知道,这些亏损中还搞不清到底有多少是因为普遍邮政服务亏的,又多少是增值服务亏的。这其中也应该没多少用于邮政基建的钱,因为,资料显示,过去三年,国家发改委已累积下达全国7679个局所、11.6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推进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到,邮政集团的财政补贴实在是很多,而且不知究竟如何使用。
补贴数目庞大,中国邮政集团和财政部的数据还对不上。对此,去年的一篇报道曾经说明了为什么财政部要研究征收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事宜——“每年邮政都尽可能把亏损蛋糕做大往上报,希望争取更多补贴,这造成邮政部门报的数,财政部门不认可。形成了对邮政补贴的拖欠问题。财政部每次都是分批给钱,邮政的申报材料经常会被打回去。所以,两个部门都希望尽快启动邮政普遍服务基金的征收工作。”而在2011年的中央财政决算中,财政部解释为什么交通运输大项的预算少了,确实也是这么说的,“低于预算主要是据实结算的邮政普遍服务补贴支出减少。”
可见,两部门之间的扯皮,殃及“池鱼”。可公共服务的问题,就应该由公共财政来解决,做好监管。并不是快递行业的崛起让邮政普遍服务巨亏——像是电邮的普及让信函业务大大减少这样的原因才是主要的之一。让快递行业来买单显得不伦不类。并且,这十多亿,比起财政部往年的补贴实在很少,可跟不上邮政部门的“胃口”。
那这十多亿背后是否可能还另有故事呢?“份子钱”客观上可能会让其快递业竞争对手备受打击。十多亿对邮政是小钱,但对竞争白热化的快递行业却打击巨大,可能利好要上市的中邮速递市场化程度充分的快递行业竞争非常惨烈,像是江浙沪一带每单盈利五六毛左右,而竞争最为激烈的珠三角每单只有四毛左右。如果“份子钱”要实施,意味着每单至少要抽走一毛的利润,也就意味着快递企业每单毛利润的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将被抽走。而普遍都认为,快递会被迫提价,让消费者来买单。
事实上,在2009年,新邮政法也曾经差点给快递行业致命一击,当时有一条配套措施争论激烈——“同城快递五十克以下、异地快递一百克以下由邮政专营”,而这被认为可能带走快递公司80%的业务量。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这个不方便的政策有名无实。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网购业的不断发展,民营快递公司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而在当年的新邮政法里,还“预留”了第二个致命一击,就是这个“份子钱”。通过中邮速递的招股说明书就可以看到,尽管它享受了种种优惠,,它还是竞争不过别的快递公司,来自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邮速递的国内速递业务增速明显低于行业整体水平。2009年-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分别实现业务收入479亿元、574.6亿元和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20%和31.9%,而中邮速递的国内速递业务同期增速则分别为14.51%、12.88%和16.36%,不仅明显低于行业增速,而且增速之差距越拉越大,从2009年的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已经拉大至2011年的相差15个百分点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提价,民营快递公司会“死”;提了价,则很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又难以承受;又或者同样的价格,民营快递公司提供的是质量比原来差的服务。受到打击的都是快递市场,而不管哪种情况,对消费者都不是好事。唯一得利的就是这些民营快递公司的竞争者——中邮速递。虽然后者理论上也要交“份子钱”,一直受各种政策优待。值得注意的是,中邮速递很可能在今年上市。常理来看,种种利好的政策,有助于它募得更多的资金。
说到底,又是个行政与市场混搭的老问题。对于自己人,“邮老大”很“市场”,银行上缴的几百亿利润还是回归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为邮储银行)是“邮老大”最为优质的资产,这家存款量仅次于工农建三家的银行,由于以前长期只存不贷,累积了大量的资金,也没什么不良贷款。不少人就质疑,既然在邮储银行有那么多的利润,为什么不能在集团内部调配,用此来补贴提供普遍邮政服务的亏损呢?答案是,钱都花了,还是花在“羊”身上。中邮集团已经连续4次对邮储银行追加资本金。2008~2011年分别向邮储银行追加100亿元、100亿元、110亿元和300亿元资本金。除最早2007年邮储银行设立之初的200亿元资本金,部分来自中邮集团以固定资产方式的投入,其余均来自邮储银行的自身利润。而追加本金是因为,邮储银行一直受到资本金不足的困扰。2010年年报显示,邮储银行资本充足率为8.37%,这与银监会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10.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而如果不能在2016年前达标,邮储银行开展业务很可能会受到很多限制。
所以,看上去,“邮老大”在践行“邮银分离”。 提供公共服务方法多,不能假公共服务之名获得垄断地位,再利用特权参与市场竞争公共服务确实需要有人去提供,有很多方法,例如通过内部收支平衡来自负盈亏,例如财政专项补贴,例如外包给市场化企业。而当邮政行业的一些高层一而再再而三地跟国民讲,国外邮政专营,特别是美国邮政如何垄断时,却省略了,人家不仅不要拨款,而且不能把触角升到其它领域去,像是银行业这种是绝对不准的。因为,你已经享受了种种的政策保护,再去参与别的市场的竞争,这对其它市场参与者是不公平的。并且,在德国等大量国家邮政市场化走得很远的时候,美国邮政的垄断也饱受争议。可是,“邮老大”却有着许许多多市场化的触角,并且享有种种特权和其它企业竞争,举个小例子,因为快递包裹业务和国际包裹业务以前一直作为邮政普遍服务在进行管理,所以划归中邮速递之后,一样享受免征营业税的待遇。这样的行政化和市场化的结合,实在只能搅乱市场,买单的,还是消费者。
十亿“份子钱”的争议其实是此前邮政行政化与市场化之争的延续。中国快递业确有许多不足之处,可它需要的是纯粹意义上的监管者,而不是一个能变相监管同行的竞争者。
本文来源腾讯评论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的作品,均系转载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