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成为公民信息泄露重灾区
当你兴致勃勃在网上扫货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填在快递单上的地址、电话、单号等信息可能已经在网上被公开叫卖。
日前,媒体关于“快递公司员工私下买卖单号”的报道引起热议。暗访中,某快递公司的员工称,“我这里的快递单太多了,一个月几万张应该没问题”。泄露快递单号信息,涉及申通、圆通、中通、顺丰等多家公司。据估算,每天有几十万人的个人信息被贩卖。
目前,网上出现了多个专门交易快递单号的网站,例如“淘单114”、“淘铺发”、“淘单网”、“单号吧”等,每个单号都被明码标价,“批发价”最低四角,已成为一种“地下产业”。
为什么会出现快递单号被私下买卖的现象?
时下,网购成为不少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而有些网店为了博取用户的信任度,则通过私下购买快递单号来“刷信誉”——通过虚假的交易量把卖家的信用评级刷到“钻石级”,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家的商品。
除了“刷钻”外,单号信息获得者还可以对客户进行“广告轰炸”。有过网购经历的消费者,会时常接到骚扰电话——各种产品推广信息和商家促销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伪造面单,将“快递物品”偷梁换柱,比如消费者购买的手机,到货时却变成了砖头。
更可怕的是,网购手机遭诈骗、假冒快递员入室抢劫女子并割喉……近期,这些由于快递泄露个人信息而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
专家指出,越来越多的因快递单泄露引发的案件提醒有关部门,务必提高预防和打击措施,谨防继手机、车辆、商品房买卖领域之后,快递行业成为新的公民信息泄露“重灾区”。
对于快递单号私下买卖的行为,有法律界专家表示,对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非法泄露用户使用邮政服务或快递服务信息查证属实的,要依照《邮政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例如今年10月,快递员吴某就因出售3万多条客户信息,获利1.2万元,被北京市昌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邮政部门也有相关法规,但在处罚明细上暂无明确规定,一般根据事情具体情况进行处罚。
有专家指出,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是导致信息泄露的重要原因。“法律对判定信息泄露的依据及如何追究、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细则没有做详细的规定;政府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物流企业在申请经营权时没有具体的信息安全及保密的要求。再加上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信息管理只能靠企业自觉。”
部分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表示,快递运单需要经过电商、收件员、分拣录入等多个环节,很难防范是哪个环节将信息泄露了出去。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除了16家规模以上的快递企业有较好监管能力以外,其他快递企业要想自行监管实在比较困难。
有关专家认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各个部门的监管责任,打击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淘宝等网购平台要加大对“刷钻”行为的打击和监管,从源头上杜绝这种买快递单号的需求。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明确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大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快递公司应明确自身的民事责任,如果属下快递员泄露他人信息造成了损失,对外方面,公司应依法进行赔偿;对内方面,快递公司也应该向员工追责,并进行法制教育和处罚。
据了解,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集中在几家私营的快递公司上,而国有的中国邮政EMS则少客户信息被泄露,原因是他们有一套严格的“防泄”措施
一是特快专递详情单管控,从公司总部到各地市基层揽投站,按属地区域分配号码段,按客户需求从下至上申请领用,领用过程严格审批登记。揽投终端处理执行交接验收、勾挑核对、平衡合拢制度。交接验收无误的详情单指定专人负责整理归档保存,存档到期销毁。
二是信息管控,信息录入专人负责,按不同的业务种类在不同的模块上录入客户信息,按管理人员的管理层级开放信息系统操作权限,确保不能调出客户信息。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防泄”的相关法规和措施正在密集出台。
近日,国家邮政局下发了《关于严密防范寄递企业及从业人员非法泄露用户使用邮政服务或快递服务信息的通知》,要求各地邮政管理局迅速督促寄递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对企业采集用户信息的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要逐一排查,发现漏洞与隐患要及时整改。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也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成稿有望今年底前出台,泄露用户信息的快递企业或会被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来源工人日报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的作品,均系转载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