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能否一统江湖 ———— 从快递末端建设终极
众所周知,“一公里瓶颈”“一公里痛点”,不仅仅严重制约着快递行业的发展,也因为关乎亿万百姓生活而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其重要性可见,又因为“一公里”直接面对C端用户,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多种不同行业的公司都想跨界参与和事实上已经在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布局或创业。截至目前,效果不算好,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作为快递行业多年从业者,末端行业最早的创业者之一,有一些行业思考,观点分享给大家参考。
末端派送藏商机
各方争相抢地盘
一组简单的数据对比,2016年全年包裹量超过300亿,按照阿里马总的四个多月前的预测,2020年包裹总量超过1000亿。这也就是说,如果仍然按照现在快递公司的发展模式未来几年需要的快递员是现在的三倍以上,当前20到35岁的快递员比例已经占到80%以上,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大、收入偏低,相当比例的投递人员涉及到没有公司承担他们缴纳社保的困扰。而未来95后,越来越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愿意参与快递或电商包裹末端配送的人员是逐年减少趋势,业务量的刚性上涨、派送人力的持续减少形成巨大的短缺豁口,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与之对应的还有非常多的问题,比如各家快递公司或电商包裹末端配送的小货车、三轮车、两轮电瓶车甚至于摩托车,在本已经拥堵的街区路段上四处穿行,不仅仅效率亟待提升,带来的交通隐患及环境污染也是广泛被关注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快递包裹作为发件人意志的延续,包含了发件人对安全信任的期待,作为承接方,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责任承担问题。如何解决末端的问题?让包裹有序高效投递到用户手中,这是一个超级大的社会命题,也是一个超大的商业机会。
末端快递公司或电商平台自建还是第三方建设从来无需争论,当前就呈现百花齐放,但开的都不够绚烂而已,快递公司自己末端自建,真正发力还是始自顺丰的“嘿客”,后调整为“顺丰家”,再演变为现在顺丰优选的线上线下店,效果如何有目共睹,然后还有百世的“邻里”,圆通“妈妈驿站”,韵达“速邸”,申通的成都OTO试点门店建设等等。
各家快递公司争先恐后,加速加紧布局末端投递网络节点建设,电商平台也一样在发力,比如京东的末端人工自提点,或自助柜建设,还有阿里旗下菜鸟网络的“菜鸟驿站”等等。
盈利横式是痛点
市场仍需要细分
不论是总部体系直接投入建立末端网点,还是加盟体系建立末端门店,都涉及到两个方面,费用方面、店面装修、持续的租金和运营成本,收入方面,单一快递或电商公司涉及门店或终端站点业务量始终不足的问题,看不到尽头的入不敷出是这个模式的客观写照,盈利永远成为伪命题,谁会来为此买单?如果子公司建立不起一个自身造血的功能,永久靠母公司输血来养活,这个自古也没有这样的成功案例。
我们通常把末端投递的场景分为五个大的类别社区、工厂医院、园区、写字楼、学校,一方面末端门店建设需要这些对应的资源,而这些网点资源其实是有限的,每类场景是物业、居委、业委或地产商等等某个或某几个机构或代表来决定哪家公司入驻的,涉及的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涉及其它许多复杂的因素,通常这些场景不可能给每家都提供合适的场所,现实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单一快递或电商品牌去开拓末端网点所能承接的成本非常有限,尤其是业务量不足导致收入非常难以覆盖成本,各家都想自建,自家业务不会随便给其它快递公司类型的末端网点,确实有个别区域的快递公司建立的末端也整合了部分快递资源,但这个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支撑不起一个商业模式。一方面,不同场景的用户类型,服务内容和要求其实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想通过一个模板去全场景设立统一服务规范的末端网点,最终用户也不会买账。所以还需要有细分的布局意识。
所以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快递,电商包裹的末端配送是按照五类甚至更多类细分市场,比如专注写字楼的“零公里”,校园市场的“递易”等,由不同场景搭建起来的第三方网点来承接的,他们可能是专业第三方公司,也可能是小卖部、小超市、夫妻店,也可能是通过末端铺设的智能快递柜等。
而各家快递公司,或电商包裹同城配送公司,通过环保的四轮电瓶车,集中派送到这些站点,或网点投递。
这不仅仅是道路交通,环保等方面的现实需要,也是快递公司无法承担人力成本上升,解决不了人力缺口的客观需要,这是末端投递商业的发展方向,也是趋势。
丰巢有资源优势
现实处境很尴尬
相当多的商业人士人为,丰巢科技这家公司,因为是顺丰联合了中通、申通、韵达及普洛斯一起发起的公司,所以在末端业务量上有天然的优势,未来会一统末端江湖,笔者看法恰恰相反,仅仅是作为一个快递行业多年的老兵,关于此提供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
丰巢联合了二通一达没错,常理来讲,汇通、圆通、国通、天天、快捷、优速、全峰、德邦、安能等等还有这么多快递公司不是股东,如果允许这些公司也去利用丰巢柜投递,提高这些公司的末端效率,而他们没有对丰巢做任何投资,已经投钱的申通、中通、韵达、顺丰怎么想呢?尤其是其中的二通一达怎么想?朴素的认知是,我投钱,自己的末端问题还没很好的解决,还帮助竞争对手去解决问题,这里的心理不平衡很难消除,而如果丰巢为平衡股东利益去说不让其它快递投件,这也不可能,因为这样就失去了末端物联网设备的公允性,商业价值也大打折扣,所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就算已经投资丰巢的中通、申通及韵达相互间也会产生一些如下的必然的思考,可见的公开资料,他们最初投资的金额一样,占股也都是20%,客观上,这几家的规模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尤其是末端网点的建设能力,管控力是不太一样的,末端各自处理能力这正是几家的最大的差异化的所在,而通过丰巢遍布全国的智能柜,反而把末端投递的实力不同这种难能可贵的差异化,被扁平化了,而大家投资的金额,占比都一样,这种不平衡最终将会爆发。
从普通的认知可以了解,对于末端用户在“丰巢”这个智能柜品牌认知上,绝大多数的用户理解和认知就是顺丰快递的,长期下去,在末端用户影响力上看,已经投资丰巢的二通一达而言是不公平的,因为等于花钱帮助顺丰快递去强化末端,丰巢规模越大,也就是顺丰在末端的影响力,掌控力越强!而这肯定是二通一达不愿意看到的。
目前丰巢仍然是顺丰快递投资及运营占主导,而顺丰快递作为快递公司,在末端的服务要求是需要快递员必须和用户面对面,这是顺丰多年来坚持做到的最厉害的服务项目之一,属于是王牌服务,未来让顺丰快递包裹大批量去投智能柜,不现实。
从服务角度出发,顺丰快递自己不能过多使用,而同行使用又心存芥蒂,这样看起来,他并不算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
这些都是非常客观的、非常严谨的商业逻辑表述,如果“丰巢”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从商业模式上看,是非常危险的,而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