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暂行条例》公布,该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快递业的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奠定了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网购时代,快递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快乐。但快递行业也有诸多乱象,比如快递暴力分拣、扔来扔去的场面时有曝光,即便标明“易碎品”也不会被温柔对待,因为按照所谓的行规,快递是“保丢不保损”的。即使支付了保价费也不是绝对保险,此前就有报道说一位消费者保价20万元寄燕窝结果还是受损,最终双方闹上法庭……
除了快递的东西不保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不保险。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关于快递企业工作人员泄露客户信息获利的消息,同样时不时见诸报端。你的姓名、住址、电话、购物喜好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获取,除了会被很多的电话推销骚扰,甚至有可能遭遇“精准诈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台完善的规则制度非常必要。
从即将实施的《条例》来看,关于实名制和隐私保护的规定可以说相辅相成。一方面,寄件人身份信息不实的,快递企业不得收寄;另一方面,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出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10万元罚款。
实名制是为了安全需要,只有隐私保护越来越到位,大家才不会对实名制心存疑惧。此前,已经有快递企业试水“隐私面单”,通过技术处理让消费者的关键信息不再显示到快递面单上。这样的做法显然需要进一步推广,从而使得用户的隐私不再“裸奔”。
《快递暂行条例》征集意见阶段,调查发现消费者最关心快递丢失、损毁后的赔偿问题。根据即将实施的《条例》,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对未保价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这意味着对于没有保价的快件,应该按照《民法》《合同法》中关于等价有偿的原则进行赔偿。所以,今后再遇到快递物品受损的情况,我们也就有了索赔的依据。,在实践中要降低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让野蛮分拣的快递企业老老实实承担赔偿责任,还有很多具体的后续工作要做。
,为了减少快递包装所带来的污染,《条例》还指出要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的材料……“鼓励”如果仅仅是在口头上,恐怕不会为企业带来足够的动力。好在,《条例》除了规范快递服务,还提出要在用地需要、道路运输、车辆通行、临时停靠、接驳场所等诸多方面给予快递企业诸多的保障。
再进一步,不妨将“鼓励”和“保障”结合起来。比如可以给快递企业来个积分制度,隐私保护、文明分拣、包装回收等方面做得好都是“加分项”,而分数高就可以在用地需要、接驳场所、车辆通行等方面获得更多便利,甚至可以有税收减免,反之则不享受专门的优惠。
相信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激励快递企业按照《条例》的规定在方方面面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