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十年:超市成"受益方" 快递外卖存"灰色地

临近午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上一家超市的收银处,顾客不是很多。购物篮里装着5根茭白、两捆香菜、两包馒头,今年62岁的王阿姨并未像其他顾客一样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购物袋,而是从兜里拿出一个布袋子。她说,布袋比塑料袋结实、提起来不勒手,已经用了几年了。
2007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发布。近10年来,这份被公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在限制和减少塑料袋使用方面效果明显。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外卖、快递等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效果逐渐弱化。
今年11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准备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也联合发文,着力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专家表示,这意味着“限塑令”将迎来加码落实的新时期。但要让“限塑令”真正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政策引导、消费自觉、替代品研发和生产供给的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问题叠加致消费量降幅减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近10年过去,“限塑令”执行得怎样?
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多家超市走访时发现,几乎每家超市在收银处都挂着型号不同的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小号每个0.2元、大号每个0.3元。由于食品选购区的手撕式食品专用袋基本为免费提供,几乎每名顾客的购物篮里都装着五六个这样的塑料袋。
多数大型超市提供的塑料袋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印着“QS”标志、国家标准号码、厚度、生产厂家等信息。袋子上还写着“为了保护环境,鼓励塑料购物袋多次使用;废弃后建议回收再利用。”工作人员说,这种塑料袋无毒无味,可以盛放食品。
“现在很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都会自备塑料袋或环保购物袋,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位于中国民航总医院附近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收银员表示,她每天要进行上万笔交易,其中购买塑料袋的顾客比例为1/3。
国家发改委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以来,超市、商场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袋140万吨左右,相当于节约了840万吨石油。
不过,一些农贸市场、商品零售场所内,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难题仍然存在。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黄庄桥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几乎所有经营者都免费提供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上,没有任何生产厂家和生产规格标志,厚度上也明显低于0.025毫米的“限塑令”要求。在旁边的马路边,由于一些水果商贩免费提供塑料袋太薄,很多顾客买东西时要求多套几个袋子。
,随着“互联网+”兴起,快递和外卖领域逐渐成为塑料袋使用“大户”。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去年快递业塑料袋使用量约147亿个。今年“双11”的包裹量预计将达15亿个,其中大多数含有无法降解的塑料袋。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发布的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外卖市场用户规模达6亿,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占比高达63.3%。按照这个数据推算,每周将有超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就产生了3亿个塑料袋。如果这些塑料袋废弃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将是一场严重的生态污染。
总的来看,“限塑令”的确起到了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作用,并在实施前期使塑料袋使用量大减。但近年来,由于超薄塑料袋肆意流通的旧难题尚未解决,快递、外卖等领域又成为塑料袋监管的新盲区,导致了“限塑令”执行效果出现反弹。
2、“灰色地带”影响“限塑”效果
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08年联合发布《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对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制定了相关处罚措施,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执法部门取证难、执罚难是重要原因。尽管很多地方的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经常检查塑料袋生产厂家,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但一些没有注册登记就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非常隐蔽,给源头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一些地方的执法检查缺乏持续性,导致很多农贸市场、个体商户继续使用超薄塑料袋。

快递今日最新新闻【今天最新新闻】:转载请保留新闻快递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