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和外卖的飞速发展,使得快递配送业务得到喷井式增长。国家邮政局官方数据显示,2012至2017年间的快递业务量骤增605%,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日前国家邮政局预计,2020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700亿,业务收入接近8000亿元。
在快递业务配送单量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速度、服务质量、个性化需求的高要求会愈加明显,这将给末端配送带来巨大的配送压力。再加上快递行业准入门槛低,快递服务及业务操作系统不完善、不规范,响应时间不及时,人员贵、缺等原因,这些都为快递“一公里”末端配送服务埋下了弊端,成为快递行业急需解决的末端问题,也逐渐成为衡量企业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量尺。为了解决“一公里”末端配送痛点,快递和电商、餐饮巨头们无不伤透了脑筋,而配送机器人的问世,让他们找到了救命稻草。
配送机器人主要依托于高精度地图数据+智能导航系统,它能够很好的解决“一公里”问题,且针对特殊环境,如某些小区不允许快递员进入的问题也可解决,应用场景广阔。加之依托国内每天巨大的快递配送需求,结合全天候的配送服务,配送机器人的应用空间将非常巨大。据统计,2017年全球食物配送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而包裹配送市场高达3000亿美元。其中,“一公里”的配送市场份额约800亿美元。另据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自动进行配送。
配送机器人的问世,不仅受到很多电商、快递、餐饮企业的青睐。,也让许多其他企业看到了商机。亿欧经过调查,盘点整理了国内10家不同领域研发配送机器人的企业
亿欧国内10家不同领域研发配送机器人企业
电商物流
1.京东物流——快递机器人
京东快递机器人由京东自主研发,通过雷达和传感器实现360度环境监测,能够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车辆行人,准确识别红绿灯信号,自主停靠配送点,最多一次能送30多单。
目前,京东率先宣布配送机器人进入量产时代。在6月11日,京东无人车总部在长沙正式落户。2018年618期间,实现场景常态化运营。
2.苏宁物流——卧龙一号
苏宁卧龙一号有六个轮子,整车规格8寸长,重量轻便,续航里程8小时以上。通过多线激光雷达+GPS+惯导等多传感器融合定位。AI芯片大脑会自主分析并规划出精确路线。能避障碍物,抵挡恶劣天气。能自乘电梯、叫门,户外室内无缝切换。
卧龙一号6月18日进入常态化运营后,主要承担苏宁小店周边社区3公里范围内,线上订单1小时生活圈的即时配送服务。
3.唯品会——智能快递无人车
唯品会研制的智能快递无人车可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规划最优路线、自主导航、智能避障等,实现智能预约收货、验货和拒收等充满人性化体验的功能。
唯品会智能快递无人车拥有支持20个可以自由组合的快递储存空间,有效兼容唯品会目前所有包裹的箱型。
物流平台
阿里菜鸟——小G Plus
阿里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菜鸟小G Plus设计载重100公斤,配备保温功能的储物箱,最多可以搭载200件小包裹,充一次电可行驶60公里。内置基于LIDAR的导航系统,其最高速度为每小时15公里,遇到障碍物,速度自动降低至每小时10公里。
菜鸟小G Plus预计今年年底前,会陆续量产,实现充一次电行驶100公里。
外卖平台
饿了么——万小饿
饿了么万小饿是一款主要用于楼内末端配送的送餐机器人,外观通体以白色为主,顶盖、侧身、腰线以及底部镶嵌黑色。设计有三层储存空间,最大支持载重80KG,拥有8小时超长持续航能力且具备自主充电能力。
万小饿内置保温箱,能自动规划路径,并乘坐电梯,达到指定楼层。
互联网平台
腾讯——微派
腾讯微派是一款楼宇送货机器人,依托腾讯在AI、云计算、IoT等领域的数据和算法积累、泛腾讯系生态丰富的应用场景,应用移动机器人SLAM、感知、规划、控制和云平台等关键技术,提供智能移动服务。
腾讯微派配送机器人目前处于内侧阶段。
专注研发平台
1.迦智科技——LUNA
迦智LUNA体型14090120cm,载重量50kg,采用3D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等多传感器融合的地图构建技术和定位导航技术,在人车混杂环境下实现安全自主导航等功能。
在满电状态下,LUNA可行走20公里,续航8小时,运行最高时速达7.2公里。可水陆两栖并用,涉水深度10cm,适应昼夜晴阴等各种天气。
2.真机智能——小黄马
真机智能小黄马是高不到1米的六轮小车,可承重30-50千克,每小时低速行驶10km,续航达到70-80公里,实现3-5km内区域范围内的配送工作。配备激光雷达、摄像头和传感器等。
通过自主研发的导航技术,实现实时的构图定位和导航,能够在载重情况下顺利通过各种不同情况的道路,如草坪、减速带,爬上35度以内的坡度等。
3.智行者科技——蜗必达
智行者蜗必达采用自动驾驶技术,搭载智行者自主研发的AVOS系统,提供了多传感器自适应融合算法、环境认知算法、设计合理的路径规划算法、高可靠性的控制算法和智能配送的解决方案,可以适应复杂环境。
2017年6月20日,“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公开亮相,主要应用于小区或园区内的无人物流配送。
4.普渡科技——普羚
普羚配送机器人采用普渡自研的PuduSLAM 2.0技术,及调度算法,使用激光雷达、摄像头、RGBD深度相机、超声波、IMU、编码器等多传感器融合算法,采用封闭式舱体结构,能适应10万㎡的超大室内场景建图,自主解决避障和拥堵路口互锁等问题。
2018年普渡科技完成了五千万元的A轮融资,启创资本QC Capital领投、榕泉资本等跟投。
除了以上这些玩家外,百度也加入配送机器人行列,并且正在加速落地。7月4日,百度与新石器推出一款名叫“新石器”的载物无人驾驶物流车。并且当天,还与苏宁物流联合宣布,将加速落地物流自动驾驶技术,在2020年实现末端配送的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无人配送车的规模化量产。
现如今,配送机器人正处于发展风口时期,智慧物流之风刮过后,企业们纷纷进入落地阶段。也会发现虽然近几年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相比技术落后,还处在发展阶段。
据资料显示,在计算、视觉、语音、驱动等四个关键技术上,只有语音技术能跟国际领先技术不相上下,其它三个领域的差距比较明显。技术上的差距,导致中国在核心部件上仍然依赖进口,从而促使中国机器人的价格居高不下,产品缺乏竞争力。技术与成本相互掣肘,已经成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亿欧认为,除了在技术上的缺陷外,还有人才储备和社会基础设施、缺乏统一标准、国民整体素质的原因一、人才的储备及其质量决定了配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决定它可以跑多远,续航多久,生产质量高低,可实施度;二、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度,它决定了配送机器人能否如其它交通工具一样正常上路,能否拥有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三、缺乏统一标准,许多实力良莠不齐的企业蜂拥而入,这将对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机器人产业化发展有待秩序化;四、国民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配送机器人上路后,人们会不会像对待小黄车、摩拜那样占为己用、搞破坏等。
现在在我国,配送机器人的落地仅仅局限于居民小区、校园区、办公区域等地,并不是真的实现常态化运营。刘强东在展望未来时曾表示“5年后,给你送货的都是机器人”,目前的状况来看,要真正完全落地,还有待时间检验。除此,配送机器人发展也遇到了天敌,近日,重庆某高校和杭州某高校分别研发了爬楼机器人,虽然都是高校研发,企业并未投入使用,但从未来的发展需求来看,如果爬楼机器人的发展实现了常态化运营,相较于普通配送机器人,它会不会更胜一筹?
从概念到落地,物流科技正走在下一个爆发点的路上,其中还有不少隐藏的痛点和难点,如何整合资源、如何落地也成为当务之急……
智慧物流市场的诸子百家上下求索、破陈出新,一波科技落地浪潮正汹涌而来;传统物流企业、智能制造企业、电商企业、智慧物流企业等模式的玩家皆是弄潮儿;一大批行业先锋与产业创新者已锋芒显露,群雄并起,谁将是市场的执牛耳者?行业下一步将去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