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区分用户运营与社群电商。
为用户运营建的社群,不是社群电商,属于用户运营,或者粉丝运营。
一个品牌,把自己的铁粉建了个群,转化率也还不错,用户粘性也有,甚至都有几十个群,但,这并不是社群零售,这只是一个品牌对用户的维护。
这两者都很有价值,运作手法,有太多不同之处。
用户运营是品牌方,社群零售是渠道商零售商。
对于品牌方来说,用户运营偏重于调研用户需求和口味,测试新品,获得反馈,,由于大家都爱好同一个品牌,所以,也会有共同语言,群友之间聊得来,可以互相帮助。
但社群零售的运营者是渠道商零售商,不是品牌商,渠道商是服务消费者的,在这个群里,买卖双方的地位是明确的,就算这个群里不聊天,群主也可以卖货,不会成为死群,只有群主推荐的东西好就行。
用户运营带来的销量是不太重要的,社群零售的群主,销量就是一切。
对于品牌来说,用户运营带来的销量占比是很小的,主要销量还在渠道里;但社群零售的群主,销量就是一切,没有别的来源。
用户运营的内容与社群零售也不一样。
做用户运营,要围绕商品做内容,可以讲商品故事,讲工厂,讲对手,讲产业,目的是给用户洗脑,我的产品最适合你。社群零售的内容运营,就没那么必要,只要不炸群就好,所以,妥善处理危机很关键。
有些产品不适合做用户运营,但绝大多数产品都适合做社群电商,好像没有不适合的。
你卖尿不湿的,怎么做用户运营?有那么多尿不湿专业知识需要分享吗?,社群零售里,尿不湿可以卖的很好,三天两头组织复购。
最重要的一点,用户运营维护的人和社群零售维护的人,是两拨人,社群零售的用户,很有可能是没时间去传统电商平台搜索、下单的人,也可能是不会下单的人,所以才需要社群群主这个代购帮忙,但用户运营维护的群体,可能都是成熟电商客群,人家不需要你操心下单的事情。
所以,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做用户运营就是好好维护铁杆,挖掘超级用户,倾听客户意见;做社群零售,就专注于做零售,寻找优质性价比货源。
最怕的是,作为品牌方却既想做用户运营,又想做社交零售,又活跃,又能买货的粉丝太少了。
02
社群零售门槛不高,谁都可以做?
有一家专门做社群培训的公司,自己建立了一套方法论,做裂变,做案例,做社群活跃,一年时间,付费会员从0到上万人,做的相当不错。
奇怪的是,当他们把自己的方法论交给自己的会员时,会员打死学不会,直播课、群内答疑、线下课变着花样的教你,吐的全是干货,但一大批会员就是学不会自己的社群方法,尤其是门店老板这个层面,本来最适合做社群,偏偏学的最差。
到底为啥?
一方面,是没有意识到用户运营和社群零售的区别,用户运营,吸粉门槛低,但活跃用户门槛高;社群零售,建群门槛低,但供应链能力门槛高。
,门店的小老板们本来应该学的是社群零售,但学的却是用户运营,做培训的,两者区分不明显,但真的卖货的时候,就区别很大了。
门店老板们哪有那么厉害的用户运营能力呢?用户运营对内容制造的能力要求高,他们善于经营,讲大道理,讲产品知识,就够呛了。我有一个商户朋友,每次跟我聊天都是几个字几个字的蹦,“冯老师”“你好”“在吗”“有个事”“请教一下”,几个字发一条,你说你崩溃不崩溃?
何况,他们的产品供应链太单薄了,传统供应链是支撑不了社群零售的。社群零售要不断组织团购,要有丰富的供应商,仅仅是自己门店里的那点货,完全不够,何况,门店价格体系下,做社群零售实在没有优势。
不解决供应链的问题,门店的社群零售,就别想有爆发力了,更别幻想裂变了,只是作为一个客户沉淀的方式,慢慢养就好了。
03
社群零售不一定要追求爆发力和裂变。
一提社群零售,大家就觉得要裂变!裂变!裂变!
但,社群零售不一定非要裂变,也不是谁都有能力做裂变。
如果你做的是单一产品或者单一品牌,你不一定非要通过社群裂变,毕竟单一产品的顾客群是不那么集中的,最好是养一批个人专家号,把每个号都做成真实个人的样子,十条信息,八条是个人生活,一条是用户回复,一条是产品相关软知识,甚至前三个月前半年,都不要发产品相关的内容,先树立专家的身份再说。
然后,通过百度做关键词,通过软文在社区投放,通过在各个群里聊天,吸引用户关注你,能有两三年千微信好友,你在朋友圈卖货,在社群里卖货,都可以了,基本可以养活一个人了。
这种做法被称为微商直销,有的公司,做了几千个这种专家号,养了几百号人,这就是把过去的电话销售变成了微信销售,这种社交零售(就不是社群零售了,是用社交工具卖货),不一定有爆发力,靠养号,销量也不错呢。
,通过这种养号的做法,还可以发现自己的超级用户,说自己的渠道或者分销商服务商,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社交零售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能裂变固然是好,不能裂变也没关系,但要区分好你到底是做用户运营还是做社群零售,他们都属于社交零售的大范畴,但运营手法不太一样。
当目的和手段,处在同一频道的时候,才能走的通,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