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网站消息,针对“快递围城”现象,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今日表示,“快递围城”主要原因是快递业发展太快,但相应基础设施没有跟上。今后在“一公里”方面也要像报刊投递一样,要建设大量的“一公里”的末端设施,例如智能快递箱要建设。
国务院10月26日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第一部全面指导快递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促进快 递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国家邮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军胜4日做客中国政府网访谈间, 解读《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提出,将出台快递专用机动车辆系列标准,制定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国家标准。这是否意味着今后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可以在各城区便捷上路?又如何使它不制造新的交通麻烦呢?
对此,马军胜表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和道路安全管理方面确实有些不够协调的地方,但目前来说终极的目标是像国外一样,由汽车来运输、投递,但目前中国这个阶段还不现实。
马军胜指出,因为中国包裹快递的业务刚刚兴起,而且我国的包裹快递是以网购为主,每个老百姓订的物件比较多,比较小。和国外不一样,国外平均一个包裹大概都四公斤、七八斤左右,中国的包裹一公斤以下的占95%。所以这种情况每个快递人员一天递送的包裹标准是80件,现在忙不过来,一百二三十件是常有的。所以一百多件、一百公斤,拿个大汽车去开现在确实做不到。如果以后发展了,这个包裹变大了,它有个四五百公斤、七八百公斤,像国外一样,那汽车肯定也得用。主要是城市、高楼、马路,所以目前三轮车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第二也是环保。
至于出现的一些问题,马军胜表示,解决出路有两个一是出台国家标准,从国家对三轮车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行驶要求上制定严格标准;二是各地要出台相应的使用规定,结合各地情况,通过部门和地方的努力解决我们“一公里”投递难的问题,总不希望快递量越来越大,每天都是快递围城、快递围校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长期下去,所以车辆的通行问题是一个难点,政策出台解决也是必须的。
马军胜表示,“快递围城”主要原因是快递业发展太快,相应的基础设施没有跟上。跟函件和报刊比起来,今年的快递量已经200亿件了,而报刊两个加起来还不到200亿,我们报刊的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在邮政系统里面有处理中心,各地隔两公里有一个服务网点,到每个单位里面有一个传达室还有人把它分拣、收发、传递,小区里面都有一个信报箱,设施都很完善,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快递发展得太快,以前的规划基本上还没什么考虑,所以只能用这种土办法来做了。所以今后要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公里”方面也要像报刊投递一样,要建设大量的“一公里”的末端设施。
马军胜称,例如智能快递箱要建设。就是一个快递柜,来了以后收货人在上班不方便来取,像报刊一样先放到这个箱里,发个短信通知收货人,下班拿短信一照把快递取回去,这个很方便。到目前为止中国现在已经建设了5万组,已经30多万格口了,通过这个服务递送的快递包裹已经占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太少,这个比重还得要提高才行,所以这个设施要建设。,也要建设社区的服务点、学校的服务点,要做一个快递的接收站,要解决这个事情。
马军胜指出,“我一个观点就是社会的问题总归要社会的资源来解决,光靠快递一家可能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