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粮南运 从“供需合作”到“供应链合作”

  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

  原标题北粮南运 产销协作走向深入


  吾谷导读“北粮南运”生产供应格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悄然形成的。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转变,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粮食购销市场完全放开后,产销区之间的粮食实现了自由流通。

  随着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源源不断的商品粮行销全国,我国粮食生产的“北粮南运”格局已悄然形成。

  北粮南运,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产区种粮农民收入,推动产区粮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为销区居民提供了优质粮源——

  粮达天下,惠泽四方。目前我国粮食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全国每年的粮食流通总量近2亿吨,其中一半左右是“北粮南运”。北粮南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促进粮食区域供求平衡的大动脉。去年新上市的粮食通过铁路、公路、水路,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北方粮食主产区,正源源不断地运往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南方主销区,过去一度萧条的北粮南运大通道现在变得十分繁忙。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北粮南运”生产供应格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悄然形成的。

  千百年来,“湖广熟,天下足”,是我国“南粮北调”生产供应格局的真实写照。京杭大运河在南粮北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京杭大运河畔曾经有两个著名的粮仓,位于杭州市霞港湾的富义仓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南粮北调的始发站;位于北京东四十条桥西南角的南新仓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粮仓,是南粮北调的终点站。这两个粮仓当时并称为“天下粮仓”,素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共同见证了京杭大运河“南粮北调”的兴盛与衰落。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的转变,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实际上,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大部分来源于黄河以南(包括黄淮海地区),粮食供给格局一直是“南粮北调”。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两湖、两广”“江南鱼米乡”“蜀地天府国”等传统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贡献率逐年下降,东北三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和粮食输出地,东南沿海各省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和流入地。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的粮食自给率仅为32%,是全国第一缺粮大省,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居民口粮、大部分的饲料及工业用粮均需从省外调入,每年从省外净购入粮食约1200万吨,“北粮南运”占5成以上。浙江省是全国第二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只有36%,每年的粮食产销缺口达260亿斤左右,优质粳稻及玉米等粮源主要从东北调入。福建省是全国第三缺粮大省,粮食自给率仅为36%,每年粮食调入量在1200万吨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从东北三省调入。

  “北粮南运一方面对于保障粮食供应、粮食市场稳定等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深化福建与北方粮食主产区之间粮食产销协作、拓展引粮入闽渠道、减轻主产省库存和仓容压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福建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供需合作”到“供应链合作”

  粮食购销市场完全放开后,产销区之间的粮食实现了自由流通。随着粮食生产区域越来越集中,粮食供求区域矛盾越来越突出。北方粮食主产区和南方主销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重庆等主销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流通渠道,深入推进产销合作,由以前的单纯供需关系发展到供应链的合作,主销区企业深入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基地、建立异地储备库,建立合作合资企业,推动形成粮油收购、储存、加工、中转、销售一条龙整体经营优势,形成快捷、高效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服务粮食宏观调控。

  北京市与吉林省吉林市两地在粮食产销合作方面不断进行有益探索。北京是特大型的粮食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只有10%,粮食外调90%以上。吉林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011年,京粮集团在吉林省投资建设了年稻谷加工能力30万吨、仓容20万吨的京粮集团古船米业吉林榆树稻谷加工物流园区,构建起特殊时期东北至北京大米12小时进京应急保障机制。2016年底,京粮集团与吉林市粮食局签署协议,共同出资组建跨省市区域合资合作国有粮食企业,建立加工能力30万吨、仓储能力65万吨、政策性储备50万吨的粮食收储加销一体化基地。

  “双方合作为两地或者更大范围的产销合作开拓了一种合作的新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领域的主体作用,利用吉林市粮食局所属国有粮食企业的地域、资源优势(2089.893,-6.69,-0.32%)和京粮集团企业的实力、品牌、市场渠道及政策优势,实现粮食产品产销的深度开发与融合。”北京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说。

  产销区之间实现了粮食互补协作,促进了北粮南运,增加了产区种粮农民收入,推动了产区粮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为销区居民提供优质粮源,稳定了销区粮食企业加工所需粮源,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南方销区企业在开展跨省粮食产销合作的过程中,在信贷、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固定资产投资、增强信贷扶持力度等方面,鼓励、支持销区企业实现产销合作。

  打通粮食流通“一公里”

  货畅其流,方能行之天下。而北粮南运常常受到粮食价格、运力不足、流通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而被阻滞。

  产销区粮食价格倒挂严重曾经是制约北粮南运的一个重要因素。去年3月玉米临储政策取消之前,记者在东北地区采访时看到,中粮松原粮库的4条铁路专用线长期闲置不用,辽宁锦州港(4.300,-0.01,-0.23%)、大连北良港货船寥寥。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产销区粮食价格、国内外粮食价格回归合理价差,激活了北粮南运。

  去年秋天,新粮集中大量上市以来,东北四省区收购的粮食,受到铁路运力不足、公路运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南下。为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粮食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铁路总公司在加大东北运力调度倾斜的基础上,优先保证东北玉米外运。目前东北地区铁路日装车量增加到3000车,创造了新的纪录,有效缓解了东北运力不足的难题。

  物流方式落后也是制约北粮南运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北粮南运大通道建设成绩斐然,铁路专用线全面开花,公路、水路建设快速发展。,仍然存在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滞后、流通效率低等问题,物流体系建设呈现“北重南轻”“主线强支线弱”的情况,长江流域沿线、广西西江沿线、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薄弱,制约了北粮南运物流通道的“一公里”。

  专家认为,要真正疏通北粮南运大动脉,还需从根本上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应该完善发展改革委、财政、粮食、交通、铁路、商务、质检等部门的会商协调机制,加强粮食物流系统化建设,全面推广散粮运输,强化公路、铁路、水运等无缝衔接,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满足多层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整合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粮食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支持粮食物流企业采取联营、租赁等形式联合铁路、航运企业优化粮食物流链条,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粮食物流战略联盟。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推动全国和区域性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运输的信息共享,促进粮食物流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提高粮食物流运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快递公司排名,快递公司电话,快递公司招聘,快递公司有哪些,快递公司查询,快递公司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