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夺命快递”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其给快递行业带来的影响却正在显现。 日前有读者反映,原本打算邮寄白酒给外地的朋友,却一连遭到了几家快递公司的拒绝。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快递公司确实拒绝收寄酒类,更有甚者拒绝一切液体,这种杯弓蛇影的心态,难免会给企业业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而另一边,快递安全日渐成为公众的心头之痛,担忧与质疑声不绝于耳,对快递企业的信任和满意度持续降低。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对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必然产生不良影响。 事实上,快递安全事故频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快递收件不按规定进行检查,导致危险品进入快递流程的“漏洞”由来已久。国家邮政局曾多次发文明确要求快件在收寄时要“开箱验视”,杜绝危险品收寄。前不久,国家邮政局还下发了紧急通知,开展落实收寄验视制度专项整治。与此,地方政府也对快递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如《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办法》将于3月1日正式实施,该办法为确保快件寄递安全、公众安全,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办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强化了验视制度。 ,仅仅靠“开箱验视”就能杜绝安全问题的发生?答案似乎并不肯定。据了解,因为验视工作需人工进行,一些快递公司为提高效率,在实际操作中马虎了事,有的打开箱子随便翻看一下,有的仅仅摇晃一下箱子,看看是否是液体,更有快递公司提前在快递单上加盖了“验视章”和公司的章,根本不进行验视。如此验视制度俨然已经形同虚设,而这样的验视,对于解决快递安全问题能有多大作用?更进一步说,快递业的安全问题,又是否是一个验视制度就能解决的? 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些难题,为快递安全真正搭建起一道保护屏障?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安全涉及公众安全,必须立法解决,这是保障快递安全的根本。 戴定一说“我认为,这里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明确货主的法律责任,如果明知是违禁品,仍然要走普通快递,那这是货主的责任。第二,明确快递一方检查的职责,应该履行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快递企业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设备,不可能打开快递包裹中的物品一一进行化验,并且这也与其收到的服务费是不相称的。所以,对于快递企业来讲,它有检测的义务,但检测应该局限在什么样的程度需要有法律规定。”。 他进一步表示,比如说对于普通快递服务,可以规定快递企业只对物品的外观或外包装负责,服务过程也是仅保证外观和外包装无破损,未曾拆封即可。这样的法定责任可以规范客户对于服务的期望,也可以规范快递企业的成本和价格。如果是贵重物品,应选择保价服务;如果还有特殊的要求就应该选择特种快递。还应规定快递企业是否有权拒收那些不能确定风险的货品等。只有立法界定了交易双方的责权利,才能形成有效的服务合同。快递企业究竟该怎么做,需要法律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定,这样,如果快递企业的操作合乎法律规范,一旦发生问题,就可以被免责。法律也在规范货主的行为,让客户知道付出的费用对应的是怎样的服务内容。 众所周知,目前快递企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它收取的仅仅是仓储运输费用,是利润非常低的服务,这种情况下,普通快递企业不可能去提供特种物流服务。而专业的特种物流可以对货物的化学成分、危险性等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从而采取专业的保障措施,这样的服务,收费肯定比普通快递要高。 ,戴定一认为,在快递服务过程中,需要通过法律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等,而这都是可以通过标准细化规定的。但他强调,这些标准必须是强制标准,也就是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的标准,才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其中,普通快递的法律规范是一项基础,不仅因为它市场份额大,还因为只有有了它才能扩展出其他一些专业化服务的规范,形成快递服务产品的体系。 一些快递企业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快递行业的公共安全不应该仅仅依靠一个“开箱验视”来保证,而应通过制度设计,让快递企业、寄件人等各方面都负起本该负起的责任,而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立法。比如,应给予快递员适当的法律地位,明确验视权和拒绝收货权的范围。对于一些难以区分是否违禁的物品的处置,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标准。,对于违规操作的快递员或者企业,包括货主,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也应予以明确。如此就能提高违法成本和经营门槛,就能从根本上净化快递安全环境,从而为快递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戴定一进一步强调,建立快递业的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已经刻不容缓,立法的过程也就是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 |
立法是保障快递安全的基础
快递公司排名,快递公司电话,快递公司招聘,快递公司有哪些,快递公司查询,快递公司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