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题为《冷链为何上了政治局会议》的文章,聚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重点关注了以京东物流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在城乡冷链物流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并指出,伴随着这一工程的实施,未来城乡之间的冷链物流建设将迎来大发展,物流业的冷链短板将会逐步补齐,国内需求将进一步释放,百姓餐桌将更加丰富,生活幸福感大大增强。 立秋之后,辽宁盘锦的河蟹将迎来销售旺季。曾在辽宁沈阳工作的小张,每逢中秋都要去趟盘锦买些河蟹,寄回老家山东。这个快递过程一般需要两天左右,收到的螃蟹还是活蹦乱跳的。远在辽宁的螃蟹,到了山东依然活蹦乱跳,冷链物流功不可没。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更加开始关注高品质的食品,尤其是肉禽、水产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消费量不断上升。 这些消费动能的实现,离不开冷链物流所提供的消费便利化和选择多元化。“加强冷链建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让供应链的价值充分发挥,助力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满足城市消费人群的多元、个性化需求。”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冷链负责人郑瑞祥说。 一方面,京东冷链通过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农产品流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在电商发展的驱动下,京东物流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通过强有力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以及在智能科技的前瞻布局,不断打造行业内“快”和“鲜”的双重标准,助力更多特色生鲜农产品送达千家万户。 据了解,京东冷链目前全国冷仓布局 20 个核心城市,冷链零担运输网络目前覆盖全国 200 余个地级市,拥有千余条运输线路。此外,通过冷链仓与宅配网络体系互补,京东冷链也已成为中国领先的生鲜电商冷链宅配平台,网络覆盖超 300 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 100 万件,可提供从产地、工厂到销售端再到消费者端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 另一方面,京东冷链通过聚焦冷链过程中的两个“一公里”——“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实现产地端与消费端高效协同,助力农产品上行,形成农产品品牌效应。 “最后一公里”就是配送。随着物流体系的建设完善,以及一些新技术出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解决。而“最先一公里”更为重要。尤其是很多农产品,在采摘下来之后,如果保存方式不得当,会造成产品损耗,其新鲜度将大打折扣。等到运输到城市,也就失去了产品原有的价值。因此,冷链物流建设着重要解决“最先一公里”。 每年5月都是山东烟台樱桃成熟的时候。今年,京东冷链连续4年推出“产地仓”这一创新仓储模式,将战线前移到田间地头。在樱桃采收的时候就进行严格的挑选和分级,剔除病烂果和机械伤果,保证当天采摘的樱桃,当天完成打包、分拣,并马上进入仓配环节。此外,京东冷链也充分发挥物流带动商流的作用,帮助樱桃农户打通线上销路的同时,还请到专业团队设计包装,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文章最后指出,冷链物流的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城市人的餐桌,更可以帮助农村实现农产品的推广,这对于一些拥有特色农副产品的贫困地区来说是一个福音。国家信息中心助理研究员聂新伟也表示,中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各有特色,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导向有明显不同,这就需要市场主体要从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环境出发,不断进行业务组织模式的创新,提升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最终实现冷链物流真正发展起来的愿景目标。 |
京东冷链树城乡冷链物流发展标杆,获人民日报
京东快递查询,京东快递客服电话,京东物流查询单号,京东物流查询,京东快递单号查询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