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助阵川藏铁路建设“集结号”在成都吹响

  为积极备战川藏铁路建设,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12月12日-13日,以“智汇蓉城助力行业发展,产学研用共话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八届全国机械及交通运输工程博士论坛暨第二届盾构服务产业生态链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前来助阵,100多位盾构行业专家们围绕盾构产业的产学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成都吹响了川藏铁路建设前线的“集结号”。

  会上,西南地区首个全断面掘进机技能鉴定站授牌成立,工程建设领域技术共享平台“共享工程师”正式上线,鉴定站及共享工程师平台将为川藏铁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

  院士助阵行业大咖现场分享干货

  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作《工程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的报告。报告紧密结合现代机械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系统性阐述了建立智能设计方法和深化创新实践应用等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彦良将阅历与现实思考相结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励精图治、砥砺奋进的铁路史以及对未来铁路发展的美好展望。报告指出川藏铁路建设应时刻把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多功能、多模式、智能化的创新技术推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

  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党委书记石来德讲述了对德、美、中三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设想,带领与会嘉宾畅游了世界制造强国的的前夕、今朝与未来的发展的美好憧憬。

  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李建斌指出中国的盾构产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产学研用体系的有效构建和地铁隧道建设机遇,使得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盾构产业的中心,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报告介绍了掘进机未来新技术、“安全芯”科技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西南交大副校长周仲荣作了《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的报告,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培养高质量研究型人才等观点进行了深度阐述。

  陈馈分析了盾构技术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展望,报告回顾了中国盾构技术的黎明期、技术创新期、跨越发展期3个历史时期入手,重点介绍在跨越发展期所涌现出的几家代表性盾构设计制造企业及其业绩与技术优势;并从异形盾构技术、新型驱动技术、刀盘刀具修复技术等方面阐述中国盾构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中国盾构将朝着挑战极限、性能优越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模块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网络化等方向发展。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涛作题为《中国绿色供应链政策实践进展及发展趋势》的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绿色供应链创新实践与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工作中,依托上下游企业间的供应关系,以核心企业为支点,通过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采购等工作,推动链上企业持续提升环境绩效,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助力消费升级。

  中铁工服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恒在会上作《以创新产品助力盾构工程服务》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暗藏玄机的黑科技——“盾构神器”“超级刀具”“盾构医生”等一众科研产品,为盾构行业攻关克难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装备。

  搭建平台盾构服务产业“朋友圈”越来越大

  “一年前,我们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在成都成功举办了首届盾构服务产业生态链研讨会。一年来,我们在盾构服务领域践行‘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的不断深化,我们盾构服务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活动现场,活动主办方——中铁工服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苏叶茂谈到,面临盾构服务产业中的难点、痛点,没有一个企业、单位可以独善其身,需要政产学研用携手并进、密切合作,需要行业上下游齐心协力、开放共享,才能构建盾构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盾构服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中铁工服总经理牟松表示,召开第二届盾构服务产业生态链研讨会,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川藏铁路等国家战略项目建设,提升中国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现代化水平。

  “中铁工服立足产业发展新格局,竭力构建‘实体+平台+服务’的盾构全产业生态链系统,不断激发工程管理新活力,持续提升传统设备新动能,推动传统行业创造新效率,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界大咖、行业翘楚权威‘入驻’,为行业设计、制造、施工、管理等单位及高校院所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学习的互动平台。”牟松说,本次会议从掘进机新技术、绿色供应链建设、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等重要课题入手,共同分析盾构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共同研讨盾构行业的趋势和未来,而盾构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发布、共享工程师上线等系列活动也全面反映了产业生态链构建过程中的工服思考、工服转变和工服方案。(张国斌)

航空快递公司,西安航空快递,北京航空快递,上海机场航空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