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物流。去年,我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到2025年规模有望超过万亿元。智能物流发展前景广阔,龙头企业争相布局。邮政电话快递,广东快递,峰快递,哪个快递,快递门,快递快递收费,快递云,安能快递快递,其中,电商物流更是走在了物流行业发展的前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解读智能物流行业发展态势。
在上海百世云仓1号仓,当仓储机器人接收到消费者的订货清单指令后,根据百世智能系统规划的最优路线,它们自动前往对应的货架,并将货架拉到拣货员面前。在拣货员完成货物分装打包之后,它们会再把货架拉回货架区。每台机器人能背起1000公斤重量的货物,还能灵活旋转,货架上四个面的存储空间都能被调配到拣货员面前,方便了拣货员工作,提高了仓库存储量。
这只是智能物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发展;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机器人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批新兴技术开始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物流业正在进行智能升级,从过去的向设备、人工要红利,变成向技术、协同要效益。智能物流引领行业升级发展。
包裹出库只需10分钟 无人配送变为现实
物流企业要想高效率、低成本地履行订单,流水线式的自动化仓、自动导引运输车机器人(AGV机器人)是必备法宝。广州增城天猫仓引发的人们对“黑科技”的无限畅想,彰显了我国仓储智能化的实力和潜力。
用户在天猫超市下单之后,仓库会收到订单并生成唯一条码,并由机器贴在纸箱上。记者在仓内看到,在总长度达4000米的传送带上设有扫描装置,其通过扫描箱子上的条码,识别需要拣选的货品位置,来引导箱子的运行轨迹。不同大小的快递箱有序地传送到特定货架后,货架电子屏会显示需要装入的商品和数量,分拣员据此将商品放入纸箱,纸箱接着再进入下一站,在装满订单商品后再自行到达出口。从收到订单到包裹出库,除了条码复核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全程平均只要10分钟,时间远远少于传统仓库。
“无人仓”使物流业焕然一新,其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5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每小时3600次,相当于传统仓库作业效率的5至6倍。
与此,末端配送也按下了“加速键”,无人车与无人机分别在城市、农村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
据了解,京东目前在全国五家大学内进行了无人车配送工作,每天为高校师生送去购买的商品。京东物流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东无人送货车具有一定自主行驶的能力,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等诸多技术的结合,无人车能够自行判断路面上的各种情况,比如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往来的行人与车辆等,并作出相应动作,完成订单的配送任务。
未来5—8年,这些无人车配送会在封闭式场景和特定场景进行训练,可能会先在学校、科技园等地区试用,通过这些无人配送能够更好地保证客户的安全,也可以减轻配送人员的工作压力。,京东无人机从“6·18”以来已经在江苏宿迁、陕西西安实现日常运营,两个月内已完成数千单的配送任务,飞行里程近2万公里。
作别“经验备货” 大数据实现按需生产
如果说物联网、机器人是在为智能物流的发展塑造身躯,大数据无疑是驱动其进化的“能源”。根据物流信息平台沉淀的大量宝贵数据,物流业从工业时代的“经验备货”过渡到电商时代的“快递发货”,冲刺新零售时代的“数据备货”。
在整个物流环节中,仓储常常成为货主最难应对的问题。京东物流通过大数据可智能分仓,先将商品放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中,之后再将大数据应用在仓库、物流、配送诸多环节,用大数据调度社会化物流,这样就能大幅缩短商品在途中的时间,降低各种物流成本。
大数据还提升了物流业的服务质量。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用户进行画像分析,积累以往的交易记录,物流信息平台沉淀了司机及企业用户等多维度信息。
车货匹配平台在此基础上获得长远发展。传化智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数据为货物匹配出最合适的运力,并根据派单司机与多个发货点的位置,通过历史运输路线的积累,规划出最优线路,从而让每一趟运输确保“最优形式线路”。
“除了在物流交易环节的应用,智能物流还全面覆盖了货车司机生活与消费的多个环节。以陆鲸鲸眼系统为例,在司机运输途中根据司机ETC的充值记录、高速行驶里程等智能提醒一键充值ETC;根据加油历史、实时位置和油耗数据智能推荐附近加油站,给司机师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传化智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大数据贯穿着整个物流链条,联通上下游供应链,实现协同发展。菜鸟网络首席技术官王文彬介绍“以往的物流过程是生产、仓储再销售。新零售时代不再需要库存,销售端的数据能实时回传到物流端、生产端。数据实时流动,无形的大手调度着生产、配置最优化的运输资源,保证商品被快速送达到消费者手中。简言之就是‘零售端先有订单,后端再按需生产’。”
物流标准需统一 信息互联待深化
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迅猛,小包装、多频次的快递需求持续扩大,快递量爆发式增长,自动分拣系统成为必要,各大电商巨头纷纷布局智能仓储。目前,一些企业在仓储、分拣、干线运输和末端配送上进行了自动化实践,仓储分拣等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末端配送也初步投入使用。
“标准化已成为限制我国智能物流发展的瓶颈。”运满满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徐强说,目前各行各业固守自己的物流标准,货物流通受限,当务之急在于制定并推行统一的物流标准,并与国际物流接轨。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末端智能水平较低、跨境数据链路衔接不足,是智能物流发展的三道难题。如何补齐这三大短板?王文彬认为,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在全国建设县域内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利用数据系统将各地快递及物流公司运力组织起来,通过信息互联互通搭建一张更密、更深的配送网络。
“中越两国每天都有成百上万的货车通过凭祥、东兴口岸,为了解决跨境大宗物流运输返程空驶问题,运满满将打造跨境运力调度的国际版App,通过人工智能调度系统,将每一段运输节点连接,为两国卡车司机提供车货匹配和其他服务,最终降低跨境运输成本。”徐强说。
“数据链路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下一步政府应加强与国际电信组织等有关组织合作打通数据链路,建立统一的数据通信网。”王文彬补充。,针对末端智能程度问题,菜鸟网络结合智能全自动仓库的研发、运营经验,未来将向合作伙伴输出技术,让智慧仓能够被合作伙伴复制,而不是设立技术门槛,让其他人难以进入。
谷歌无人机通过美国 空中交通管理能力测试
无人机概念自提出后,多国纷纷展开研发。目前,冰岛政府批准无人机快递商业化运营,无人机设想落地,但囿于空中货物运输场景相对简单(仅限于河流两侧往返送货),在其他国家难以推广。近期谷歌无人机项目通过美国政府部门的空中交通管理能力测试,成为行业新的突破口。与无人仓不同,无人机送货不仅要突破技术方面的瓶颈,跟踪和管理无人机飞行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操作人员需要知道其他的无人机在哪里飞行,以防止碰撞。
早在2014年,谷歌发布了无人机项目Project Wing,目前谷歌完成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和美国宇航局组织的一系列测试,以协助测试无人机系统的空中交通管理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Project Wing所涉及的交通管理平台技术研发已经取得突破。该平台可以自动为所有无人机绘制路径,飞行时还可以智能更新、调整路径,这一切都是在真实的户外飞行条件下完成的。
谷歌表示,Project Wing会进一步改进系统,支持更多的同步飞行,增强环境适应能力,测试会在相当开放的空域进行,远离繁忙的城市中心区。根据谷歌计划,未来谷歌将会与其他企业共同运营庞大的无人机机群。
亚马逊仓内协同作业 信息连接全球
1998年亚马逊最早开启了仓储运营的自动化尝试,通过自主研发软件系统,推出了自动化一体操作,原本人工四步才能完成扫描、标签、称重、核准,在自动仓储只需几秒钟,大大加速了商品发货。
如今,亚马逊还启用了多种自动化技术,包括摇臂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智能运算推荐包装、智能包裹分拣等。其中仅仓储机器人,亚马逊已在全球部署了10万台用于存储和拣货,经历几代技术更迭和优化后,新一代仓储机器人的机身更低,可以托举起更大的仓储空间,行进速度也更稳定。
在亚马逊运营中心,同一片区域内数千台仓储机器人有序避让,并能在准确的时间将商品精准无误地送到拣货人身边。机器人在仓库内的移动轨迹实则反映了用户浏览和商品销售的动态变化,比如存储热销商品信息的机器人会优先移动到距离拣货更近的地方。这背后是亚马逊智能运营系统,它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指挥”着成千上万台机器人协同作战。
基于这一智能运营系统,亚马逊打破了单一库房运营的传统方式,快递安能,到北京的快递,快递柜,快递派,便宜的快递,快递便宜的,快递的客服,快递表,使全球上百个运营中心联动运行。系统连接起全球14大海外站点、140多个运营中心,跨国配送到185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球化智能运营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