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跟海运、公路终于实现了无缝对接,时间和物流成本都大大缩减。
5月27日上午,装载着菲律宾香蕉的冷藏集装箱从海上转到陆地,不再需要人工开箱装卸,直接将集装箱移到火车班列上,从大连港出发驶往沈阳。这是我国首列双组联动冷藏集装箱班列。
“冷藏集装箱班列的开行,既节省装卸时间成本,也减少货物损耗。”大连港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铁路跟海运、公路实现了无缝对接,转运时间由原来的4到8个小时,减少到1小时。
当日,交通运输部联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大连召开“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现场推进会,推广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充分认识多式联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把多式联运发展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运输大国向运输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现场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说。
何建中表示,“十二五”期,我国以集装箱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合作机制初步建立,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制度化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新的积极成效。
“但我国多式联运还存在运输衔接不畅、服务水平不高、制度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何建中说,进入“十三五”期,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要牢牢把握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新要求。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铁水联运虽可降低物流成本,但这样的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部分港口没有集装箱铁路中转场站,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偏小,公路货运承担比重过高,多式联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11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铁水联运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推动、地方扶持、港口自身努力以及相关部门协作下,2015年,大连、天津、青岛、连云港、宁波和深圳为代表的六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箱量达到153.5万标箱,比2010年增长68%;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初现成效,大连、连云港、宁波、深圳等港口已经基本实现互联互通,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天津港在国内沿海港口中率先尝试集装箱班列组织,陆续开通三条陆桥海铁联运通道和十余条内陆海铁联运通道;辟建了以无水港为主要节点的内陆物流网络体系,与铁路建立了合作开发市场的机制,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和优惠政策,积极引导货物选择海铁联运方式,有效促进了天津港集装箱铁路集疏运规模和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31万标箱,同比增长50.6%。
专家介绍,集装箱铁水联运能够发挥铁路和水运两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便于实现海运与“无水港”对接,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从青岛运至西安的国际集装箱,采用铁水联运比从水路转公路的方式节约物流成本20%至40%。
与公路货运相比,铁水联运的节能减排效果显著。2015年连云港到阿拉山口过境集装箱达5.3万标准箱,节约燃油2.9万吨,这相当于2.7万辆私家车一年的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8.6万吨。,铁水联运还能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全面加快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发展,要完善多式联运通道布局和基础设施,完善铁路进港‘一公里’,加强国际多式联运互联互通。”何建中说,应加强多式联运技术创新,发展先进适用的装备,加强标准制定和信息共享共用。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企业联盟合作经营,促进传统运输、货运代理企业转型升级。
何建中说,应积极推进铁水联运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扩大示范项目范围和内容,丰富多式联运服务内容。积极推进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多式联运法律法规、管理规则,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强化政策扶持和引领,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口岸便利化。
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杨宇栋也表示,下一步,铁路部门将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与其他交通运输企业一道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做好多式联运规划、推进联运装备多样化、加强铁水联运衔接、创新联运组织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铁水联运、铁公联运,更好更快地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现场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还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和牵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