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五年过去了,中国物流业又有哪些新的进步呢?我的结论是成绩显著,问题不少,有喜有忧。
“十二五”对中国来讲,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深化改革攻坚的五年,进入“新常态”,“三期垒加”,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但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物流业也一样,取得了十大进步。
第一、物流业明确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2014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明确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基础性主要是指物流业对囯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度,2014年,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占GDP的5.6 %,占服务业的11.6%,。其战略性,主要是指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引领度,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必须先行,用现代物流特别是供应链菅理去提升与改造传统工业、农业、流通业。提升中国供应链绩效指数关于到中国的囯际竞争力。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考察进一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物流市场。从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囯,也是物流总量第一大国,按美囯供应链调研与咨询公司统计分析,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占全球物流市场的18.6%,超过美国15.8%的水平。从物流的宏观统计来看,201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2134534亿人民币,物流总费用105944亿人民币,货运总量4381089万吨,货运周转量158398亿吨公里。
社会物流总额是由工业物品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品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与再生资源物流总额构成的,代表了中国物流市场的总需求。
物流总费用是中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按国际惯例是由运输费用、管理费用与保管费用构成。在2014年的10.59万亿的市场中,运输市场是大头,占52.9%。以海运来讲,旡论港口货物吞吐量还是集装箱吞吐量都占世界第一,在全球最大集装箱港前十位中,中国占了七位,即上海、深圳、香港、宁波-舟山、青岛、广卅和天津。
第三、中国物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物流要求整合社会资源,实行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而要这样做的前题条件,是物流资源市场化,只要有需要,所有的企业,特别是物流企业都可以在市场上通过等价交换,取得这些资源的使用权,从而实现用最合理的路线、合理的运载工具、最合理的时间、最安全的措施满足用户的要求。所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中国物流业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的市场化。
中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如何?
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指标,我个人估算为90%以上,物流市场化程度的衡量标准,我认为主要有三个,一是物流资源是否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二是价格是否按市场的需求波动自由定价,三是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是否是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除《邮政法》规定的公务文件,部分铁路、管道与航空资源以外,其它资源都已进入市场,除邮政、铁路货运、管道运输、航空货运中的重要服务项目仍由国家作出指导价以外,其它价格都已放开,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都已公司化,铁路企业一个与政府脱钩,走向市场。
2014年9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全面开放国内包裹快递市场,对符合许可文件的外资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同年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明确放开港口集装箱装卸、铁路散货快运、铁路包裹运输价格,放开社会资本投资控股新建铁路的货运价格,全面放开民航国内航线货物运输价格。到2015年,物流领域凡可以开放的,特别是向WTO承诺的,均已向民营和外资开放。
第四、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功能有所强化。在全国的物流市场中,主要有两类企业在运作物流,一是物流企业,二是企业自营物流。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在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公司已达13.2万家,加上有些运输公司、货贷公司、快递公司实际已转型为物流公司,我估计,全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这些企业从所有制划分,为公有、民营、外资与混合四大类;从功能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与综合服务型三大类;从规模大小划分,为1A、2A、3A、4A、5A五大类。到2014年A级物流企业达到3177家,其中5A级近200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50强排列,第一位中远,营业收入为1441亿人民币,第50位年营业收入超过22亿人民币。“十二五”期间,湧现了一批领军企业,如快递中的“三通一达”,邮政速递、中铁快运等;城际快运中的顺丰、德邦、卡行天下、安能、天地华宇等;冷链中的荣庆、众品等;电商物流中的菜鸟网络、日日顺、京东快递、苏宁易购等;物流地产中的中储、普洛斯、宝湾等;钢铁物流中的浙江物产、天津物产、中铁股份、五矿等;汽车物流中的安吉、长久、长安、风神、一汽国际等;供应链平台中的怡亚通、创捷、一达通、卓志、嘉诚等;国际物流中的中远、中外运长舱、中海运等。不少物流企业是在金融资本湧入,通过股份收购、股权投资、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自己。我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物流业将出现一个新的组合。
第五、政府推动仍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中国古代物流很发达,但现代物流起步晚,中国政府借鉴了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囯发展物流的成功经验,实施强有力的囯家推动,把物流业发展列入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在2009-2011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又制订发布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了三个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九项保障措施。在“十二五”期间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对行业物流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在物流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必须改变物流业的发展方式,从政府推动为主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去优化配置资源。中国物流业是市场导向性产业,因为它是一个完全竞争性行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一种市场需求,市场的力量是中国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决定性因素。
第六、物流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根据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国家加大了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投资增长率超过20%。到2014年底,铁路营业里程11.18万公里,其中高速鉄1.6万公里。公路里程446.3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19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63万公里。定期航班航线里程463.70万公里。管道输油(气)里程10.63万公里。“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交通、仓储、邮政的基础设施投入年增长率大大超过国家基本建设的年增长率。根据国家各专业物流规划与各省市区物流规划,由多元化投资的物流园、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冷库也加大了投入。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排名,中国综合排名28位,但对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的改善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排名23位。他们认为,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特别是综合运输体系,是供应链绩效指数的基础。
第七、创新驱动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两个翻番与新四化,必须实行创新驱动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创新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实,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创新,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是一种创新,从传统物流到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前进的永恒动力。“十二五”,是中国物流业创新的五年,无论是组织形式、功能运作、物流技术、信息化、物流金融、专业分工等等,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互联网+物流”,智慧物流成为目标,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平台思维改变传统模式,园区基地平台、电商物流平台,供应链集成平台、协同采购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风起云湧。产业联动、垮界经营,、线上线下、联盟互助、转型升级层出不穷。
1978年中国从日本引进物流概念开始,我们从引进、消化吸收到积极探索、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中国的物流业大而不强,缺少的是创新,是自主知识产权,是软实力。从“十二五”开始,有所突破,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论创新。中国物流理论界已经起步,如徐寿波的“大物流论”、何明珂的“物流系统论”、宋华的“供应链金融”、王宗喜的“军事物流”、汪鸣的“复合产业论”等等。
二是模式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集中力量,研究并推出了供应链管理模型,即计划、资源、制造、交付、回收五大流程,再加一个执行,作为五大流程的支持系统。中国不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已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如香港利丰、青岛海尔、杭州阿里巴巴、深圳怡亚通、深圳创捷、上海安吉、北京京东商城等等。
三是企业创新。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实施混合经济,兼并重组上市,垮界经营,众筹合伙、平台转型。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分类评估制度“十二五”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四是技术创新。物流的技术与装备是物流业的基础,涉及到物流业的效率与效益,“十二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数量增加,水平提高。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智慧物流得到应用。物流装备特别是自动化立体庫、输送分拣设备、运输透明化等都有所创新发展,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八、物流市场细分不断湧现新亮点。“十二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产业对物流服务提出了不同的个性化要求,所以,物流业形成了不同的细分行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场。
从区域分,有国际物流市场与国内物流市场,城市物流市场与农村物流市场,全国物流市场与区域物流市场;从服务领域分,有运输物流市场、仓储物流市场与管理物流市场;从服务对象分,有钢铁物流市场、汽车物流市场、能源物流市场、粮食物流市场、生鲜农产品物流市场、医药物流市场等;从服务功能分,有冷链物流市场、城市配送物流市场、电商快递物流市场、危化品物流市场等;从物流要素分,有物流装备市场、物流技术市场、物流人才市场、物流金融市场、物流地产市场等。充分分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带来的是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十二五”,特别要提出的是电商物流的发展,形成物流新亮点。中国电子商务交易市场从2011年的6.4万亿人民币到2014年的12.3万亿,增加了一倍,到2020年,将超过25万亿。其中网购交易额从2011年的0.78万亿猛增到2014年的2.8万亿,增加了四倍。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快递业超高速发展,2014年的快递业务量已从2011年的23.4亿件增加到139.6亿件,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
第九、中国物流逐步迈入供应链菅理新阶段。2005年,美国物流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全球物流开始进入供应链菅理时代。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一方面要求“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菅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中,推动与发展供应链菅理列为十二大工程之一,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创新批发与零售业的供应链菅理,改造传统流通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已在国家、产业、城市、企业展开,“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四大自贸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为供应链菅理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优秀供应链企业不断湧现,特别是珠三角与长三角,已成为供应链菅理推动的主力军。
第十、物流人才红利得到显现。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短缺一直是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10年,到2014年底,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超过100万。十余年共培养本科生50多万,大专生170多万,中专生30多万。自2003年以来,物流师系列培训人数超过50万。这为“十二五”物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物流企业中高级菅理人员作了大量补充,人才红利得到有效释放。在“十二五”期间,根据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物流教育又有了新的创新,特别是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推进,受到企业的欢迎。
十大进步并不表示没有问题,任何事物总得一分为二。中囯物流业存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没有根本介决,如物流业粗放发展,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过高,综合运输体系不完善,物流规划目标不落实,物流企业集中度低,法规标准迟后,物流市场不规范,区域发展不平衡,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国际物流竞力不足等等,影响了物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深信,在“十三五”,随着物流发展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政善,物流业经过自身的转型升级,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