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和中通快递宣布达成战略投资协议。同日,菜鸟子公司获得圆通、申通增资。而在两天后,阿里巴巴即大规模强化物流领域的备战,宣布将豪砸千亿加码智能物流。有分析认为,物流集群探索协同合作,有助于推进产业整体升级,加速中国快递物流市场向数字物流转变。
菜鸟、中通、圆通加强合作
5月29日,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和中通快递宣布达成战略投资协议,阿里巴巴、菜鸟等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双方将共同探索新物流机遇,推动行业数字化升级。根据达成的共识,双方将围绕面向新零售的快递、末端、仓配、跨境等物流服务展开全方位合作,并在智慧物流方面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水平。
阿里巴巴为何会在此时加强与中通的合作?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00EC.CN)统计各家快递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中通快递的净利润达31.59亿元,仅次于顺丰,且增速最快;业务量(超过62亿票)最大,业务增速最快。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中通作为通达系中在规模和成本上都较具优势的一家公司,不论是在增速和成本控制上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规模效应带来低成本,而更低的盈亏平衡点则带来优质的现金流和更广阔的获取业务的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与此,阿里巴巴旗下物流系统菜鸟与圆通、申通的关系也更加紧密。5月29日晚间,圆通速递发布公告称,与圆泽投资、中通吉网络、福杉投资、申通投资、百世物流科技及云锋麒泰于当天在杭州共同签署《关于浙江驿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向菜鸟供应链全资子公司浙江驿栈合计增资31.67亿元。其中圆通速递公司增资4.5亿元,持股占增资完成后比例为6.28%。针对本次增持的原因,圆通快递公告中称,为提升公司末端派送服务时效,拓展多元化派送渠道,落实终端战略布局。
申通快递则在公告中透露,全资子公司申通投资拟以自有资金1亿元投资浙江驿栈,其中350万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9650万元计入其资本公积。本次投资后,申通投资共持有浙江驿栈股权比例为1.40%。
实际上,百世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也值得玩味。百世集团日前向美国SEC递交的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月28日,阿里巴巴持有百世集团10000000股A类普通股,94075249股B类股,是其最大股东。而在上述增资协议中,也出现了百世物流科技的身影。
协同探索全力加码智能物流
对于此次各方在资本层面的动作,曹磊认为这一变动说明电商、新零售平台、新物流平台,与快递公司进一步达成了深度的战略认同,彻底打破了快递公司会沦为电商巨头“打工者”的猜测。快递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服务好商家和消费者的竞争。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也认为,阿里、菜鸟投资中通,可以看作是菜鸟联盟成员对物流集群展开的协同探索。若凭借单体物流企业的自我升级来推进物流产业的整体升级,将是一条更漫长的路径,而集群协同有利于加速中国快递物流市场向数字物流转变。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在5月31日举行的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的发言似乎印证了上述分析。他在会上表示,菜鸟要全力以赴建设智能物流骨干网,通过智能、协同为制造业创造利润空间。阿里巴巴和菜鸟将投资上千亿元来做这件事情。
就在当天,菜鸟宣布与初创公司速腾聚创联合发布全球首款MEMS固态激光雷达无人物流车。,菜鸟宣布名为“驼峰”的无人物流计划,与速腾聚创、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点我达等生态合作伙伴推进无人设备的量产。“未来三年阿里菜鸟无人设备将达到十万台。”菜鸟ET物流实验室主任张春晖表示。
智慧物流
趋势渐显
京东
5月29日,京东发布了酝酿已久的自动驾驶重型卡车。据悉,京东将来计划在国内建立基于自动驾驶重型卡车物流网络,专注于做高速上的自动驾驶,承接北上广和京东七大区域中心在高速公路上面的运行,承担起干线货运中转和长途运输任务。,京东将为这些无人重卡建设专门的服务区,无人卡车下高速前将在服务区配备司机后再进入城区。
顺丰
2016年,顺丰引入全自动机器人分拣,使得分拣速度达到每小时四万件,出错率也被大大降低。
除了全自动化分拣,顺丰也在加快无人机送货的研发步伐。早在2013年时,顺丰控股便已开始测试无人机送递包裹。2015年,顺丰自研的第二代飞控导航系统研发成功。2016年,顺丰第三代飞控导航系统研发成功,实现多旋翼无人机产品化,倾转旋翼无人机完成首飞。2017年,顺丰自主研发的Manta Ray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问世。将来,快件将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实现36小时通达全国,覆盖地形复杂或偏远地区。
品骏物流
2016年底,唯品会与上海交大成立“智能物流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正式启动智能快递无人车项目。
据悉,唯品会无人快递车将进入试运行阶段,能够独立完成订单配送的一系列过程,包括自动规划最优路线、自主导航、智能避障等,实现智能预约收货、验货和拒收等充满人性化体验的功能。未来唯品会将进一步加大无人快递车的投入,扩大运营范围,完善一公里的终端配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