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跨境冷链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供应链竞争的加剧,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深入应用,资本的聚集与推动、政府扶持政策的出台等因素,使得我国跨境冷链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随着我国电商规模空前发展,并延伸至冷链食品领域,闪送、当日达、次日达等模式及新零售模式的诸多创新,大幅提高了冷链产品的配送时效;加之我国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大幅增长,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如水果、肉类、牛奶、红酒等销量都持续保持高增长。而因受国内自然条件、种植养殖比较成本优势所限,许多农产品和食品将从国外进口而来,这无疑引发了对跨境冷链建设巨大的需求。
发力跨境冷链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
一方面在于海外产品大多安全优质、价格低廉,可丰富居民菜篮子、满足健康、多样化食品需求以及精神享受和生活品味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国家农产品产业化程度高、标准化水平高,其产品即使加上运费仍具有相对国产同类冷链产品的价格优势,这些产品的进口对于平抑国内CPI、平抑细分冷链产品季节性波动、压低基尼系数稳定百姓生活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此大背景下,供应链竞争的加剧、先进技术与装备的应用、资本力量的助推、全球化趋势与演变、相关扶持政策等等,都成为促进跨境冷链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供应链竞争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供应链间的竞争,而冷链供应链竞争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跨境冷链市场的运营模式和格局。
不同于普品的跨境,跨境冷链难度很大,主要体现在“冷链”叠加了“跨境”。跨境,意味着周期长、不可抗力、遵循国际贸易法则等特征,并且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程长,人、货、场更迭频繁等。冷链,则意味着对品质、时效、精准、体验等的高要求;跨境冷链运行的每一环节,如境外采购、运输、通关、商检、税务、仓储等所涉专业众多,对相关知识、经验和语言等本就具有较高要求,再加上冷链在仓储、转运、分拣、合单等环节还具有全程温度一致要求,全程可监控、可追溯要求,以及运输时间方面要求等等。难度的叠加,使得跨境冷链供应链管理更为复杂。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跨境冷链目前主要有两大模式,其一是只完成上游供应链部分,即海外采购和进口环节,下游对接国内冷链物流,主要对接电商冷链和大宗批量冷链需求(连锁餐饮、食品生产、农批、商超等);另一类是自建或组建线下设施,全部独立完成供应链各环节的冷链物流。这两种模式都与“互联网+”结合,即均以跨境电商平台面貌出现。
对于对接国内冷链物流的模式,优势在于国内冷链物流模式众多,据称有高达50余种之多,覆盖几乎所有场景;竞争充分、成本低、价格低、快速高效、服务满意;劣势是与跨境电商高度集中情况不同,国内冷链物流市场集中度不高,其CR10(前10家之和所占比例)还不到10%,存在企业规模小、运营打折扣、标准缺失、管理散乱、不盈利等问题。但总的讲,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对跨境冷链供应链是优势环节。
从企业实践来看,实现线下线上“大一统”的典型代表是鲜易供应链。鲜易供应链集聚产业、集约资源、集成功能,打造了一条“多网协同、多业联动、多式联运”的冷链产业生态圈。与全球26个国家118家厂商合作,为1368家餐饮团膳、商超、服务商、分销商提供海外产品集采、国际物流、报关报检、冷链仓储、流通加工、保税仓配、国内分销、供应链金融等跨境生鲜供应链一站式服务,从而实现了冷链食品“全球采购、全国分销”。
我们注意到,两类供应链模式虽然都与“互联网+”结合,建设了电商平台,但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境冷链电商平台。与普货电商平台不同,它还不完备,即国内个人跨境冷链需求与境外冷链产品供应“断链”,它们不能够直接网上交易,而这也是由跨境冷链难度大的特点所决定。,目前这些平台也基本实现了跨境冷链降低成本、提高客户体验的良好效果。
跨境冷链电商与普货跨境电商一样,大企业大电商结合自身供应链特点和资源优势,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主要有中农批、中商联、中外运、海航、中铁、首农等,以及几乎所有电商企业的上市公司;而中小跨境冷链电商,已经融入这些大型企业冷链供应链,成为依托他们的细分服务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企业涉足跨境冷链呢?
据统计,2013年至今,国内4000多家冷链电商企业中,巨亏占7%,小额亏占88%,持平占4%,盈利占1%,并且已经倒闭14家。可以说,国内冷链电商企业的生存状况非常严峻。
显而易见,巨大的冷链设备与技术投资,与国内有限的冷链产品产量之间,产生了较大缺口,这是导致许多生鲜电商陷入困境的原因。在国内冷链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必然要求开拓海外冷链产品进口,以克服成本、扭亏为平、扭亏为盈。而在目前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已无利润可挤的情况下,最容易做到的就是从供应链上游寻找盈利机会,以及打通供应链全链条,跨境进口供应链前端成为主要的市场方向。
市场真实情况是已经有越来越多企业渗透到供应链上游,他们或入股或收购当地农场、牧场,或购买土地建设农场、牧场以及建设食品分类分级、食品保鲜和食品加工厂和最先一公里设施设备,以保证稳定供应,和使得价格更低。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投资的涉及冷链产品的农场、牧场、加工厂等已经遍及全球各地。供应链全链条的打造,更好地实现了冷链物流“快”、“好”、“准”目标,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和增加了营收,从源头挖掘出了利润空间。据了解,供应链上游平均利润约为30%,这样就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了获得利润的可能,甚至能够帮助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实现盈利。有很多单品,如加拿大珍宝蟹、智利车厘子、新西兰鲜牛奶、凤爪、猪耳等等都是企业渗透冷链供应链上游的杰作。
令人欣喜的变化是,跨境冷链进口产品的快速增长,使国内原本过剩的冷链物流作业能力反而变得不足,并形成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倒逼,目前供应链各节点都在大力扩建新建;其中,从生产方直接进入零售终端的全程冷链业态,是增长最快的部分,这也是以两大电商集团为核心的产业阵营大力厮杀的新战场,战火已然从国内冷链燃烧至跨境冷链,供应链竞争如火如荼。
二、技术和设备运用
冷链物流代表了物流技术与装备应用的最高水平,而跨境冷链则进一步拉高了对相关技术与设备应用的要求。
目前,跨境冷链物流在技术和模式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创新,托盘循环共用、RIFD标签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它们帮助企业较好实现跨境冷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不间断温控运输车、屠宰加工低温控制技术、保鲜药品研发、包装规模化技术、一体化冷链技术、区块链等不断地运用到跨境冷链物流中。这些技术和设备,在提高冷链产品品质、降低交易和物流过程费用、提高物流时效和体验等诸多方面,给跨境冷链带来了全新面貌。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企业通过应用大数据对天气和产量进行预测,帮助跨境冷链物流的运输规划和作业。
在平台技术方面,G7已经在冷链领域完成一套基于“互联网+AI”的智能化冷链管理平台,代替人工管理监控全程的实时温度。鲜易供应链构建了全国统一的分布式和路由式的云仓网、运输网和城配网,实现对存货在线管理、全程冷链可追溯,初步形成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跨境冷链物流体系。
区块链是未来跨境冷链技术应用的一大利器,将提升交易效率、减少限制资金、降低交易与结算风险、优化客户体验,其分布式可追溯、自规则性尤其适宜在冷链供应链金融领域应用。海航冷链下一步目标就是为跨境冷链电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最终成为一家产融性综合冷链产业服务提供商;目前阿里、京东电商巨头也都推出其区块链冷链应用开发计划,提供从数据库到支付和身份识别平台等多种服务,进一步实现跨境冷链从B端到C端的优质高效低成本。
在跨境冷链运营方面,近年来在商务部指导下,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一直大力推进托盘的循环共用,与人工倒盘相比,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成本节约。,上述部门还推动了冷链运输车辆的标准化,进而大幅降低跨境冷链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据企业反映,跨境冷链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节约,必须要由政府和行会出面推动方能收到实效。,前置仓的建立和共享也提高了跨境冷链供应链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从政府进出口管理方面,依托信息化手段,跨境订单交易的通关效率大幅度提升,深圳等海关采用CT机等方式对出口包裹进行快速查验。直接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也在运作模式上为跨境冷链运营提供深化支持,例如,检疫检验部门推进关检联合作业改革,实施跨境进口冷链关检三合一,申报、查验、放行一次完成,极大方便活体海鲜跨境电商进口的零售业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投资海外仓海外物流的企业以及为此提供设备技术的中资企业也已经很多,他们或在海外建厂生产设备,或在海外组装,或为海外仓库提供集成服务,包括运营服务,极大支撑了跨境冷链供应链前端硬实力。
三、投资特点
在冷链物流发展的今天,没有资本的投入就没有跨境冷链垂直细分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根据从中冷联盟得到的信息,2007~2017的十年间,从荣庆物流融资2200万美元私募第一单到2017年,私募融资总共达40起,产生融资总金额46亿元,发生12起共涉金额80亿元人民币的并购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对于冷链物流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仅2018年开年,最有代表性的就有总投资7亿元的中商联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开工建设,未来将建成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智能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水平最优的国际冷链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3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大进口战略并投资建立全球采购中心。资本聚焦跨境冷链正成为重要趋势。
更长远的投资和重组,则围绕两个方面阿里的全球电商平台构想以及易货嘀与台湾首家物流上市公司台骅国际达成战略合作,都是针对目前国内的跨境物流服务链条,无法形成从国内到国际的一条龙物流服务的现状;而建设全境物流体系,实现跨国物流端到端无缝对接,必将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境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亦如此。这也是当前和未来物流投资呈现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跨境电商对接新零售,这是跨境冷链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除天猫宣布推进保税线下(包括冷链)自提点规模布局外,网易考拉也将在6个城市布局跨境进口(包括冷链)线下直营店,海淘也将在重庆落地售价跨境新零售(包括冷链)集成点。无疑,跨境冷链与新零售技术、装备彼此赋能,供应链利润相互成就。
冷链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在投资中钱往往不是决胜关键,员工的招聘培养是一个持续过程,基础设施也是逐渐建设起来,这使得后来者投资成本会更高;,资本通常更选择持续投入已获得过投资的企业。
,投资额巨大、投资技术、投资供应链上游等也是跨境冷链投资呈现出的显著特点。
除民间资本外,新近建立的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基金主投冷链基础设施相关内容,包装技术、质量监控系统、行业标准构建等。
一些物流装备企业也涉足了跨境冷链的投资与建设。例如,2017年底音飞储存与Logos China Dev PJ2 HK Limited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在杭州建设跨境电商4万平方米冷库项目。音飞储存将应用“货架+机器人=自动化仓储物资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冷冻、冷藏物流仓储、加工、配送一站式进口食品物流中心的智能冷链仓储、智能冷链运营建设与服务。
四、全球化逆动影响
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文件,将启动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征收25%高关税。中美贸易战发酵,将使得我国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在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面临更大变数,或也将波及到跨境冷链的发展进程。
此次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月2日起对自美国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关税的产品列表中,涉及了干果、水果和鲜、冻猪肉及猪杂;无疑,直接导致这些跨境冷链进口产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进口数量下降。更为严重的影响是,长期以来,为履行WTO协议,我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大豆、高粱包括DDGS等农产品大量从美国进口,预计第二轮关税加征即将涉及这几类产品;那么饲料价格上升必然导致国内养殖业产品如肉类、奶制品等产品价格上升;一方面将导致对这些产品的市场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养殖业在饲料和产品售价上有新的利润上升空间的话,那么,国内水果、猪肉等农副产品供给将会增加,这也将导致对跨境进口冷链产品需求量的下降。,跨境进口冷链产品遭遇萎缩是定局,程度视贸易战深度、范围和时间而有所不同。,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冷链供应链上游企业海外投资与并购行动将产生影响。
经过十年全球资金流动性丰裕,2017和2018年已经进入全球资金紧缩期,由于我国金融去杠杆导致资金收紧,尤其民营资本投资减少,加之跨境商贸规则执行可能将从紧,以及贸易战影响,跨境冷链投资也有趋于谨慎的可能。
以上是直接影响,而间接影响是由此给整个经济环境带来的负面变化,例如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收入降低可能导致冷链需求下降等。但我们更倾向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以及全球化环境恶化也有可能激发国内物流装备(包括冷链装备)自主研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促使物流尤其跨境冷链物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中美贸易战和全球经济形势演变,以支持做出正确市场决断。
五、国家政策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全球化重要的思想动能,这也是跨境电商发展的行动指针。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中提到我国设立11各自贸试验区、改革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设立1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覆盖全国使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一半以上;以及政府调整部分进口关税的平均税率由17.3%降至7.7%、相关部门复制推广跨境电商线上线下“两平台“等成熟做法、再选择一些城市建立综合试验区、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发展、发展跨境电商与智能制造联动等政策。相关政策已经产生实际效果,比如降低消费进口税率政策出台后,阿里、京东均有大幅建立跨境实体店(包括冷链)的投资与实施行动。
2017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2018年3月28日国务院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围绕装备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定向”减税。多项相关措施的出台,为跨境冷链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