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英国真的到了生死关头!

英国的议会已经正式开始了长达5周的休会,直到10月15日距英国“脱欧”的大限仅剩两周时才会结束。

这一自1945年以来英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议会休会,也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为了能在10月31日“准时”结束英国这场长达3年的“脱欧闹剧”,在“脱欧”谈判上争取“主动”,而进行的一次“政治搏命”。用他自己的话说便是我鲍里斯,宁愿死在沟里,也不会去找欧盟申请哪怕一次“脱欧”延期!

,鲍里斯将议会休会的做法,却深深刺激到了英国议会里那些不希望英国“脱欧”和不希望英国“无协议脱欧”的议员的战意。在过去一周里,他们不仅与鲍里斯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死斗”,多次挫败了他的“脱欧”计划,更在今天英国议会休会之前,令鲍里斯的“脱欧”计划遭遇了两个沉重的打击。

可以说,英国这场步履蹒跚的“脱欧”之旅,此刻已经到了真正的生死关头,其背后的政治代价和风险,也越积越高。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目前英国“脱欧”的现状。

按照英国目前的法律,这个国家将在不到50天后退出欧盟,但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英国将以怎样的方式“脱欧”,甚至到底能否最终“脱欧”。

“盲脱欧”正让英国陷入“二战”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1.除了“反对”,没人知道如何应对

在英国人用全民公投的方式选择“脱欧”超过三年后,仍没有人知道如何通过英国的代议制民主方式将这一民主结果变为现实。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成功延长议会休会期之后,议会开始强烈反击,议会下院的一系列最新投票结果正深刻反映出这场英国政治危机的荒谬性——

先是多个党派的下院议员联手通过一项议案,明确反对英国“无协议脱欧”,要求首相若在10月19日仍未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就必须向欧盟提出推迟“脱欧”最终期限至明年1月底;

随后,英国政府发起的议案(要求10月15日提前举行选举)在议会下院投票中未能获得三分之二的赞成票,“提前大选”的选项被正式否决。

这意味着,在英国“脱欧”的府院执政中,英国议会重新从政府手中拿回主导权。

至此,本届英国议会下院已经通过一系列投票清晰表明了议员们反对什么

反对前首相特雷莎·梅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

反对10月31日英国在未能与欧盟达成一项协议的情况下“无协议脱欧”;

反对二次“脱欧”全民公投;

反对取消“脱欧”、反对提前大选。

有分析人士讽刺说,议会几乎反对所有的方案,却没有人知道究竟应该如何。

2.原本就没指望新首相成为救世主

原本就没有人指望鲍里斯·约翰逊成为救世主,但当他被证明确实无法解开“脱欧”死结时,失望情绪还是不免来袭。

从约翰逊成为首相时起,就不断有政治观察家直言完全看不出新首相准备如何打破“脱欧”僵局。现在,这种观察正在不断应验。如果约翰逊不能绝处逢生,他将有可能成为英国历史上任期最短的首相,并且还有可能在历史上留下“无协议脱欧先生”的称号。

英国舆论认为,约翰逊目前领导的、失去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府无法有效执政,其他反对党都希望保守党出局,提前选举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目前民调显示,保守党支持率仍然领先,,一旦“脱欧”再度推迟、约翰逊无法兑现“10月31日脱欧”的承诺,他将在首相争夺战中受到致命打击。

目前,约翰逊提议在10月15日提前举行选举,并解释理由是希望他在赢得选举、获得英国民众赋权后,以首相身份出席当月17日至18日的欧盟峰会,寻求与欧盟重新达成“脱欧”协议。

,反对党工党直斥约翰逊的计划是“陷阱”,让“提前大选”碰壁。在反对党看来,只要确保提前选举无法在“脱欧”大限前举行,就意味着约翰逊在出席欧盟峰会时可能不得不提出延期“脱欧”的申请,或统一保留稍作修改的现有“脱欧”协议,从而让“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得以降低。

有分析称,如果既无法提前大选,又无法与欧盟达成新协议,约翰逊或将选择在10月19日辞职。

3.“挟相权”注定“受阻击”

目前,约翰逊所带领的保守党在议会下院已失去多数席位,还不断面临党内反叛议员的内讧倒戈,要通过任何议案都已力不从心;而在反对党工党的率领下,包括自由民主党、苏格兰民族党在内的众多反对力量形成共识,除非首相明确推迟“脱欧”期限,否则将无法提前举行选举。

上任不到两个月的新首相进退维谷。

约翰逊在特雷莎·梅因“脱欧”协议三次被议会否决、深陷“脱欧”危机之际成为保守党领袖,未经大选而出任首相。他曾不下十次公开强调,英国必须在10月31日的“脱欧”期限前退出欧盟,即使这样做的代价是“无协议脱欧”——这也成为他竞选期间最能凝聚支持者的口号。

但当约翰逊真的打算挟相权推动“不顾一切地脱欧”时,他注定遇到来自多方的阻击。

一是来自英国企业界的压力。

“无协议脱欧”将让英国立刻退出欧盟关税同盟和欧洲共同市场。虽然约翰逊声称,英国应对“无协议脱欧”轻而易举,但反对者认为,这无异于把英国经济“推下悬崖”。于是多个英国金融机构轮番警告“无协议脱欧”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企业界的说客也频繁活跃于英国政治中心威斯敏斯特。

二是来自议会内的压力。

代表各选区选民利益的议员团结在以前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前司法大臣戴维·高克和前国际开发大臣罗里·斯图尔特等人组成的 “反无协议脱欧阵营”周围,用选票发声。议员们通过投票明确反对新首相绕过议会、在英国未能与欧盟达成一份新“脱欧”协议的情况下,强行推动“无协议脱欧”,又将反对“无协议脱欧”正式写入英国法律,断了首相的后路。

三是来自欧盟方面的压力。

布鲁塞尔始终在谈判“新脱欧协议”问题上不松口,虽然个别欧盟国家领导人表示愿意延长“脱欧”期限、愿意考虑英国方面的“新脱欧方案”,但要将目前各方关注的难点与焦点——涉及爱尔兰边境问题的“备份安排”——从现有协议中删去,却是欧盟不可触碰的红线。

4.联合王国的稳定与统一受到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成熟的代议制民主国家,人民做出的选择却迟迟无法得到实现,这让英国陷入政治危机与民主危机之中。

英国《独立报》就评论道英国的民主体系存在着内部问题,即英国有着西方世界最中央集权的政府,受议会的监督,而(下议院)议员代表的人选是由一套保证人民无法如愿的系统决定,另一个议院(上议院)满是老家伙和裙带关系。“我们的系统让同一阶级的人掌控英国一个世纪,这个系统保证了同一类人当权,难怪人民想重新获得控制。”

在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不仅代表自己所在的选区、对选民负责,在关键议题上服从自己所在的党派、按党魁意愿投票,还要尽力按自己的政治判断与良心投票,可以说是一项挑战极高的工作。在此次“脱欧”危机中,约翰逊就表示要惩罚未按政府要求投票的21名保守党议员,要将他们开除党籍,以让那些“党派立场坚定”的保守党党员成为议员,更好地在下院贯彻落实党派的指示。而议会上院则长期被指责为议员年龄偏大,又非通过民选产生,很难发挥代表民意、制衡下院的作用。在“脱欧”问题上,英国反对党工党曾一度未能在制约与平衡执政党“脱欧”政策上发挥作用,原本被寄予希望、发挥反对党作用的议会上院也未能挺身而出,受到舆论批评。

更可怕的是,当“脱欧”这个政治黑洞已经吞噬了卡梅伦和梅两任首相后,约翰逊成为“脱欧烈士”的可能性正不断上升。英国舆论不断发问“究竟要牺牲几个首相,英国才能彻底走出‘脱欧’的阴影?”

“脱欧”带给英国的政治危机还体现在联合王国的稳定与统一问题上。

英国“无协议脱欧”可能性正随着“脱欧”期限的迫近不断增加,巨大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让在2016年“脱欧”公投中选择“留欧”的苏格兰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分析人士预计,约翰逊在任期间,执掌苏格兰地方政府的苏格兰民族党借反对“硬脱欧”推动的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或将驶入快车道。

而深受“脱欧”造成的“爱尔兰边境问题”困扰的北爱尔兰也涌动着要求与爱尔兰实现统一的分离主义力量。一旦英国“无协议脱欧”,作为欧盟成员国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商品进入北爱尔兰地区,或者北爱尔兰地区的商品进入爱尔兰共和国,就都需要缴纳关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边境线要设立查验出入境证件与货物的“硬边界”,这不仅意味着生活在边界地区的不少居民需要重新规划生活,甚至妻离子散,而且意味着当年爱尔兰半岛上的暴力冲突可能重新发生。

英国“脱欧”作为英国战后地缘政治最大的变量,也为联合王国的各个部分埋下“脱英”的定时炸弹。

5.西方代议制民主深陷困境

英国议会下院“留欧派”主力议员、原英国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奥利弗·莱特文6日表示,目前情况下,首相只剩下不多的选择

要么辞职,要么努力实现二次公投,要么推迟或取消“脱欧”。?

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即便本次英国议员们拿出了新立法逼迫政府申请推迟“脱欧”,但究竟能不能延迟,也不是由英国自己说了算,毕竟还需要欧盟所有成员国一致同意。但英国广播公司特别指出,由于推迟“脱欧”已经有先例,所以这仍然是可能出现的局面。

英国“脱欧”,究其本质,是近百年来在地缘影响力上不断衰落的英国主动调整自己与欧洲及世界的关系,以及重新校准自身定位的一次最新尝试。

这一尝试的背后,是延宕数百年的英国与欧洲关系问题,但更是英国自身的发展与民生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脱欧”绝不仅仅是英欧关系变革的问题,更是要改变英国国内现状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感觉被“抛弃”的人来说。

在发展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时,空转的“脱欧难题”又日益消耗政府有限的资源与精力,让发展的前景更加渺茫,反而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

在一个实行代议制民主、由人民选举精英治理的国家,采取全民公投的方式来决定国家重大事项、并且产生极具分化性的结果,这本身就是英国政治机制在“脱欧”问题上屡屡陷入困境的原因。

再加上西方社会民粹主义与极端政党崛起,票选民主和多党制衡游戏化,西方代议制民主不仅无力解决激增的社会矛盾,也深陷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困境不能自拔。

ems国际快递查询,dhl国际快递查询,fedex国际快递查询,邮政国际快递,上海国际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