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中欧班列空箱运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市场培育期,重庆、成都、郑州等较早推出班列服务的城市为了提升开行规模、提高枢纽地位而急于揽货。
为了降低空箱率,地方之间的过招,就是加大补贴力度,拉来更多货源。
?中欧班列被地方政府和地方运营公司赋予过多非经济功能。
2019年8月10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应了中欧班列的“空箱”问题。其表示,造成中欧班列空箱运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市场培育期,重庆、成都、郑州等较早推出班列服务的城市为了提升开行规模、提高枢纽地位而急于揽货。
中欧班列(英文名称CHINA RAILWAY Express,缩写CR Express)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的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亚洲等国家间的国际联运列车。
此前不久,《中国经营报》刊发《中欧班列挤“泡沫”》一文,质疑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开行班列的数量,向市场倾注补贴,以至于班列运输大量空箱。
不过,上述国铁集团负责人称,随着规模化中欧班列市场格局的形成,行业自律意识的强化,以及高质量开行共识的落地,“目前这一现象已成为过去”。
国铁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去程班列重箱率(指报告期内中欧班列发送箱中重箱所占比率,可反映班列运力利用及货源充足程度)达94%,回程班列重箱率为71%;2019年上半年,去程班列重箱率达98%,回程班列重箱率为82%。
2011年3月从重庆开出的“渝新欧”,是中国最早的中欧班列。此后,中欧班列年开行数量逐年激增。据《光明日报》报道,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高达6363列,是2011年的374倍,接近2011到2017年运行列数的总和。
线路重复、托运空箱等问题,正是在这一高速增长期产生的。在这条产业链上,发放补贴的地方政府、班列运营公司、拉客的货代公司和承运的铁路运输公司,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培育期的空箱中欧班列的开通,起初源于货主的刚性需求。
唐昭是华中地区一家中欧班列运营公司的高管,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中欧班列填补了航运和海运之间的物流空白,货物价值较高、要求赶时间的客户,都愿意走中欧班列,“中欧班列运输时间比海运时间一般缩短一半以上”。
运营公司是开通班列的中枢。运营公司对接的是货代公司,货代公司负责从市场揽货。运营公司拿到货后,负责整合报关、商单、发票等货物资料,委托报关,跟铁路部门和境外进行对接等任务。班列具体线路也由运营公司向铁路部门申请。
但随着线路激增、开行频次渐密,一些问题产生了,其中就包括去程和回程空箱率较高。某中部城市铁路局的中层管理人员车驰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在2015年左右,拉空箱的现象时有发生,最多时,有四分之一的车厢是空的。
商务部在2016年对“郑欧班列”运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国内各地开往欧洲主要区域或同一目的地的班列线路重复,造成往返程空载率居高难下。
交通物流行业资深人士秦关认同上述调研报告,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同一片区的成都、重庆、西安都开相似的线路,不就相当于把这条线的货源一分为三?”
南方周末记者获取的一份截至2018年7月的中欧班列开行线路资料显示,部分相同或相邻片区内的路线相似度极高,造成同一通道出境的班次增多。例如,重庆、成都、长沙、武汉这些城市线路相对集中,均于同一个口岸出境。
事实上,不仅同一片区,同一城市由于运营班列主体的不同也会出现相似的线路。一位不愿具名的铁路局人士举例,他所在城市的去程,目前有两条线路在白俄罗斯明斯克这条线路上存在重叠的部分。
班列开行频次增多也是造成空箱率居高难下的原因。上述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以重庆为例,称其在2016年就提出“天天班”,要逐渐成为国内部分省市的货运集散地。但当地货运量并不能支撑每日都开行的密度,导致重箱不足空箱补的问题。
为什么空载也要发车呢?车驰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中欧班列的运营公司大多为资金雄厚的国企,承担着帮地方政府培育线路的职责。按照要求,中欧班列要装满41个40英尺的集装箱才能发货,但如果没装满就不发,会影响运营公司的信誉和揽货能力。所以初期即便没有满载,也要坚持发车。
杨帆长期从事国际货代业务,他亦表示,常态化的铁路运输通道才能为中欧班列持续带来稳定、可靠的货源,从而逐渐降低空箱率。“如果有货才拉,没货顺延,客户是不会等的。”
多位受访者透露,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是知晓空箱运输情况的。因为在申请补贴时,运营公司要向政府提供铁路运单、国际运单、报关单等票据。
逐渐扩大的空箱问题仍然引起了国铁集团的关注。
2018年8月28日,国铁集团旗下子公司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下称中铁多联)发布了一则通知,提出中欧班列去程(含中亚方向)只接受重箱运输的委托。此后,又允许各地班列将空箱率控制在10%以内。
为了填满空箱,一些本不具备生产高附加值产业集群的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后,用班列运输服装、小商品、矿石等。
????而中欧班列相较于海运的显著优势在于“快”,,适合用中欧班列来运输的货物需具备两个条件高附加值、运输时间短。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斌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用班列将一箱低货值的圣诞树运到欧洲,无论运时缩短多少,都不具备真正的经济性。
近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中铁多联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2019年1月27日,陕西省西安市,在新筑车站货场旁,首届中欧班列年货节正式开幕。汇聚了来自欧洲、中亚等地区四十多个国家的五千余种年货。
货源跟着补贴走由于市场有限,为了降低空箱率,地方之间的过招,就是加大补贴力度,拉来更多货源。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越多,运营公司对货代公司的报价越低,吸引的货源也就越多。
在发展早期,补贴是培育中欧班列开通运营的主要条件之一。但运行八年后,中欧班列仍然离不开补贴供血。
多位受访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目前,中欧班列尚未实现盈利,主要原因在于中欧班列的成本较高。
一名经营俄罗斯进口木材生意的内蒙古商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常年通过“车皮”(国际货运车厢)运送进口木材。得知中欧班列有补贴政策后,他试图寻找合适的班列公司,却发现,班列的运费加上自付的中转费后,与“车皮”运费相差无几,但“车皮”运载量高于班列。比来比去,他打消了搭乘中欧班列的念头。
补贴由地方政府自担,主要分两种直接补贴来自地方政府;间接补贴来自当地铁路公司达到一定运量后给予的运价下浮。
直接补贴发给运营班列的运营公司,间接补贴则体现为运营公司的运输成本下降。唐昭解释,这是因为运营公司承担了中间的损失和成本。“打个比方,我一个集装箱的成本是7000美金,我在市场上只能收到3000美金,那么4000美金就靠地方政府来补。”但获得补贴后,原本亏损的运营公司便盈利了。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斌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成立班列运营公司主要是地方政府行为,运营公司以地方国企为主,一般是当地负责陆地交通枢纽业务的陆港公司出面承接。如西安“长安号”的运营公司为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其是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三级子公司。
马斌还表示,虽然民企也可以建立运营公司,但能否持续运营取决于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如果不能像国企一样拿到补贴,民企无法盈利,也就不会进入这个行业。
“有人(运营公司)做事,补贴能到位,这个事(开通班列)就能做成。”车驰说。而铁路部门作为承运人,能拿到“过路费”,通常也是支持态度。
补贴直接反映了政府对中欧班列建设的支持力度。唐昭坦言,“有钱的地方,政府才开得起来,没钱的地方政府都不开(中欧班列)。”
各城市的补贴金额并不完全透明。在车驰所在的华中城市,大约三年前,补贴按每个集装箱0.8美元/公里计算。此后,补贴按每年20%的速度递减,2019年的补贴价格只有0.8美元/公里的4成。
一位华中地区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员工向南方周末记者抱怨,2018年起,北方某地通过大力补贴,报价远低于其他城市,甚至被称为业内“地板价”,吸引了大量外地货源,让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
车驰也注意到,从长沙和上述北方城市发往德黑兰的班列,不管是去程还是回程,北方城市的报价比长沙都要便宜1000美金。于是,长沙的许多货代公司,也将货物从本地送到北方城市发运。“蛋糕就这么大,你那便宜,货就往你那走。”
????由于补贴给力,中欧班列还从海运等领域抢来了货源。
据新疆霍尔果斯海关公布的消息,2019年上半年,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达到1489列,同比增长141%;货运量125万余吨,同比增长190%。这些中欧班列包含“渝新欧”“郑新欧”“蓉新欧”“义新欧”“长安号”等16条线路。
从事国际货代的杨帆举例说,曾经,发往俄罗斯的货源会采用海铁联运的方式,从上海港海运到营口港再通过铁路运输。南京开通中欧班列后,货源就在南京当地发运。“营口港经常在一些会(议)上说,中欧班列补贴把我们的货抢走了。”
但杨帆坦言,中欧班列吸引货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补贴带来的低价,“如果没有补贴,我还会走营口”。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财政部从2018年开始,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欧班列补贴标准,2022年起,取消财政补贴。
多位业内受访者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一旦补贴减少或停止,行业或将迎来地震。
不仅仅是政绩据权威部门透露,截至2019年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了14691列,铺行的路线达到68条,联通了欧洲15个国家的51个城市。
不仅中西部内陆城市,广州、宁波等东部沿海城市亦加入混战。国内目前已有62座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
实际上,中欧班列并不适用于所有城市。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适合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必须具备地理位置、大规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这两个要素。“西部个别城市可能具备条件,沿海城市根本没有必要,沿海城市应充分利用海上丝绸之路。”
,一些西部地区城市由于货源不足,即使开通了班列,也无法常态化运营。秦关就没想到,青海这类不具备充足货源供给性的地方,竟然也能够批准申请“中欧班列”的计划。
青海省商务厅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2016年到2019年,青海共发行5趟去程班列,主要用于对接省内企业的运输需求。但《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充足货源地区应能保证每周2列以上点对点直达班列,并能够具备回程能力。
复旦大学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马斌指出,地方开通班列后,没有常态化稳定运营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全国开通的线路有六十余条,真正能够常态化运营的线路只有十几条。”
他表示,中欧班列被地方政府和地方运营公司赋予过多非经济功能。而低价抢客、空箱等问题,都是当前运营模式脱离地方支持将难以为继所引发的扭曲行为。
秦关认为,除了政绩以外,地方政府也有其他考量。如中欧班列项目的落地,不但能给当地带来人口就业、税收、经济拉动作用,还可以成为跟国家要政策的“敲门砖”。
“比如申请保税区牌照、进出口的资质等,都有帮助。如果没有(中欧班列),整个物流园区的级别或资质,达不到国家的一些标准。”秦关解释,,地方都会积极推动中欧班列开行,通过这条线去招商。
从事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周东观察到,地方政府的热情主要出于对GDP的追求。例如今年地方经济如果不太好,就会通过补贴或政策来吸引出口的货物,“在我这里报关的话,这个GDP就算我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