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此前一段时间,广东、北京、浙江、河北、江西等多地陆续发布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今年以来,数字经济为各地经济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展现出数字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元。
近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此前北京、浙江、河北、江西等多地也陆续发布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逆势而上,有力支撑了经济复苏。如何看待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着眼未来应如何布局?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数字经济发展态势强劲
在线教育、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近日发布的《百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报告》显示,我国线上服务新模式蓬勃兴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应用于生产、物流、教育、医疗等领域;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将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引向深入;新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
从全国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3月份以来,月均增速达到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大数据服务和云服务收入分别增长16%和7%。
数字经济为各地经济恢复性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前三季度,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893.9亿元,增速从一季度的-1.8%、上半年的9.4%快速提升到前三季度的11%;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644.5亿元,同比增长14.4%,创2019年以来新高,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六成。
在重庆,前三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6.7%,提高11.6个百分点;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信息传输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1.2%。在海南,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60.7%,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15.7%;在湖北,三季度以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月度增速均超两位数,9月份达13.6%。
“宅经济”还引爆了“云经济”。前三季度,浙江全省电商实现网络零售13968亿元,同比增长12.1%;省内居民网络消费7194亿元,同比增长9.1%。1月份至8月份,北京市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在线游戏、在线体育4个领域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4%,远高于服务业平均水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疫情之下,很多原本只专注线下的店铺开始走线下线上结合的道路,偏远地区与乡村同样如此”。
各地抢抓数字经济新优势
《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9月份,广东省新建5G基站6.9万座,为全年建设目标的143.9%;累计建成5G基站10.6万座,数量居全国第一,基本实现深圳5G网络全覆盖、广州主要城区连续覆盖、珠三角中心城区广覆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疫情期间,各地积极推动本地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和社会的智能化改造,这既是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举,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以来,多地陆续发布数字经济相关规划,加强顶层设计。例如,《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将北京市建设成为国际数字化大都市、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到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浙江省今年推动出台了《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多项政策举措。前三季度,浙江已实施重点新基建项目74项,包括建设5G基站5.5万个。“数字新基建”重点项目加速上马,带动了通信等相关产业高速增长。
“数字经济时代成就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经济往往更注重热门行业、顶尖行业,容易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同质化现象。数字经济不只关注热门行业,数字经济能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各地即使经营非热门行业也有利可图。”盘和林说。
对于各地争相布局数字经济,盘和林认为,各地在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路径时,一定要多了解自己的地区、城市,走差异化道路。因为差异化既能提高收益,又能及早打造“护城河”。
着眼未来推动数字化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持续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7%。
今年以来,相关政策举措继续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生产要素;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则明确提出了15个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经济潜力巨大。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技术团队预测,2020年至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80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5%。到2030年,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刘向东认为,既要在技术研发方面下功夫,更要在应用方面提出新举措,包括构建多种数字化场景、建设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引领地位。
“过去数字经济发展更多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线下经济未释放的经济活力激活,是润滑作用。未来数字经济一定要着眼于实体经济,变润滑作用为改变作用,真正赋能实体经济,一方面对已有产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创造更多新兴产业。”盘和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