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高校学生人数多的城市,武汉高校快件量呈几何式增长。武汉大学、华中科大2017年以来,快件月均30万件,中南民大2017年月快件量7万件、2018年达11万件。
数十家快递公司通过设置临时点、租门面建网点、引进快递柜无人机等智能手段,布局高校内外,高校快递经营进入“春秋战国”状态。
快递带来便利的,对校园管理造成挑战。如何既保证校园的秩序与安全,又能让快递真正“快”起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日前对武汉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查。
01新旧业态碰撞存
面对迅猛发展的快递业,武汉高校经历了一个由措手不及到主动探索的管理历程。
2014年以前,高校快递收寄主要靠在校内外路边摆地摊,设置临时流动点。有些学校快递车辆出入无限制,给校园带来很大交通、治安隐患;有些学校挂起了“免战牌”,拒绝快递进校,如中南民大、湖北学院等校,学生隔着围栏取件。
2014年至2016年,靠租用门面或搭建简易房建立的校内快递网点逐渐增多。华中农大20多家网点,其中16家集中在荟园区人行道主干道上,私自搭建的帐篷1000平方米,号称“快递一条街”,高峰时段,人流涌动、交通堵塞,大学的优雅和宁静都被破坏了。
去年“双12”过后,武汉理工大学生小陈从上午8点起,跑遍校园花了半天时间才取到4个包裹。他说,学校有30多个快递点,不同网点营业时间不一。
2017年以来,部分高校引入第三方平台,成立快递服务中心,采用货架自提+智能快递柜模式。武汉大学快递服务中心去年10月8日与近邻宝公司合作,学校提供场地,企业自建房屋及支付一年5万元的管理费。运行以来,校方称超过六成快件得以整合。
华中农大依托菜鸟驿站打造了快递服务中心站点。货架的优势是自提取货灵活、成本低,智能柜的优势在于不间断工作,解决配送时间差。“校园快递数量是波浪形的,‘双11’‘双12’期间多,需要尽快去库存,寒暑假骤减,需要灵活配置。”
目前,各高校快递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是两种模式并存,有的是三种模式的组合。武汉市快递协会秘书长张玉和表示,快递平台越来越多,无论从行业提升还是校园安全角度考虑,业态整合都将越来越频繁。
02经营许可需立法规范
业态整合的硬骨头在哪里?不少高校后勤集团负责人表示,久居校园的网点负责人,有些是教职工家属或亲朋好友,有些则买断了经营权,或者签了长租门面合同,业态整合可能会打破这一群体的饭碗。
上月初,百度贴吧“武汉大学吧”一篇名为“对不起,我们被扫地出门了——写给武汉大学同学们的一封道歉信”的帖子引发关注。帖子写道,“学校某些部门要求我们把业务承包给一家刚刚进校的第三方公司,叫停了我们许多网点的业务,现只能在学校西门摆点派件,勉强维持。”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大快递服务中心整合的快递公司中,仍有“两通一达”(申通、中通、韵达)拒绝入驻。申通武大网点负责人表示,每个快件他本来能赚1元左右,与近邻宝合作将被分走0.6元,而“分拣和拉货的费用还是我们承担”。
《中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位于学校、医院附近的快递公司网点的二次投递率高达20%左右,给快递企业平添不少成本。
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秘书长、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李熠说,高校快递经营许可等问题,法律规范是空白,政府部门应通过立法来解决。
无独有偶,去年6月20日,华中农大后勤集团内清理了1000平方米的校内快递一条街,将大部分快递整合到校内快递服务中心站点,靠货架自提加快递柜的方式派给学生,结束了近10年的“散乱差”状态。
03经营属性还是公益属性
据丰巢智能柜武汉地区负责人王进介绍,一件快递从转运中心配送到买家,直营网点可赚0.8元到1.2元,直接配送,钱就是自己的;找代理点分派,每件分出0.5元到0.6元;使用快递柜,每件付出0.3元到0.6元。快递企业在高校业务量大,竞争激烈,高峰期还竞相降价占有市场,利润微薄。
据了解,目前国内高校快递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快递服务当做经营性质,房租非常高,企业勉强维持经营;还有一种,是以江苏的江南大学为代表的公益性质服务站,学校提供场地,只收水电费,企业做好服务。
根据《省教育厅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如定性为经营,学校房屋等国有资产要出租出借,必须要评估、备案,否则就是违纪违规。2016年9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成立校内快递综合服务中心,因没有评估,去年被有关部门责令终止合同,重新招标。该校后勤集团副主任刘文韬介绍,筹备新一轮招标的过程中,校方谨慎了很多。
李熠认为,尽管目前没有文件明确快递服务的性质,但除了上课、吃饭、住宿、社交外,购物是师生的刚需,应该明确为公益服务项目。学校应将快递服务视作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起主体管理责任。进行业态提升,必须制定严格的可操作标准。“,坚持安全放在位,做到实名认证、开箱验货等规范;,要绿色环保,发挥高校社会的特质;第三,服务人员必须有一定素质。校内快递服务主管部门,对照标准严格考核,考核不合格不续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