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时配送如火如荼发展的当下,也面临着市场拓展难度大、利润空间窄、增长势头趋缓等忧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即时配送,并在此基础上有效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每个从业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时效性、体验性、后端供应链这三个方面,对即时配送的发展逻辑进行分析。
时效性的要求,主要是基于商品内在属性的要求
“时效性”是即时配送最基本的要求。从本质来看,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品的品质要求。
例如,外卖平台的餐饮类,生鲜电商平台的生鲜类,以及鲜花电商的鲜花类(目前这三大类,也是即时配送业务承运商品的主要门类),这些产品本身就具有时效性要求,所以自然需要通过即时配送的形式,将商品迅速送达消费者手中。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时效性满足的基本前提是产品属性要求,而并非完全出于消费者本身对时效的要求。例如,快递员在炎炎夏日承接了一单配送水果的任务,但配送途中遇到堵车或者车辆故障,处理完后将水果送达消费者手中时,水果已不新鲜,甚至可能有些变质。,消费者和配送员在内心都认可水果等生鲜是有品质要求的,需要快速送达。
其实,只要是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商品,都需要被更加及时地送达该商品所归属的市场。也就是说,即时配送可拓展的市场,除生鲜、药品等等外,对于蛋糕类、奶茶类等细分领域,还可以去深挖其市场需求。
体验性要求,主要是基于消费者深层需求的满足
对于消费者“体验性”的要求,其中涉及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才是消费者需要的体验。
即时配送发展的十几年的时间里,其服务品类除上述三大类外,还覆盖了商超产品、电商产品、便利店等业态的零食类产品,还有跑腿类业务。
我们可将这些产品品类对应即时配送的服务类型分为高时效性要求类,服务范围包括餐饮、生鲜、鲜花类;低时效性要求类,例如商超、便利店、电商网站上销售的常温产品类;个性化要求类,如跑腿业务。
在即时配送服务类型中,三种类型的服务都具有一定体验性要求,而个性化要求类是其中体验要求非常高,需即时配送予以满足的重点服务。因为,这类业务中通常包含除配送产品本身以外的服务需求。例如,恋人之间给对方递送鲜花,对体验性的要求十分高,不但要满足时效性,也要保证服务态度,还要保证一些结算的流程、客服的程序满足等。
但这种体验服务市场却很难挖掘一方面,消费者往往并不知自己的真正需求为何,即时配送能切入的点非常窄;另一方面,消费者体验好坏与否的标准很难量化。消费者基本都是依从于自己内心的冲动、感觉、认知等各种微妙的心理活动和情绪反应,即时配送对于这种情况的满足很难达到。
从以上两个方面而言,体验性的好坏,不一定仅仅局限在时效性、产品美感满足、干净整洁、味道之类的常规标准,还一定有深层次的要求。,目前即时配送大多还遵从于简单的体验方面。
,从体验性的角度而言,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后端的供应链支撑,是影响企业拓展利润空间的关键
即时配送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端到端的配送,撇掉了中间环节。
这两个“端”,一是即时配送服务的前端,其主体一般是直接的终端消费者;二是服务的后端,其主体一般是平台企业/商户(简称B端)。B端的供应链运营,是即时配送服务能力提升和市场拓展不可忽视的一环。
B端运营涉及的场景很复杂,需要的物流服务包括干线、城配、零担等,而且衍生出很多细分模式,如前置仓、传站业务、中转仓、区域分拣等。
B端供应链支撑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即时配送时效性和体验性的满足能力,影响到对前端客户的服务质量。,B端要尽可能做到供应链高效运作,但目前B端的供应链物流运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下面,以对生鲜企业发展极为重要的冷链物流为例说明。
目前,中国冷链市场上有将近13万辆冷链车辆进行公路运输,其公路承运总运量的大约九成以上,由社会运力实现。当调度还处于人为操作的模式,基本上每家物流公司的业务覆盖条线承载的业务量并不大。通过调度社会车辆承运相关业务,调度人员的调度能力会被局限在一个范围内。因为并没有智能调度系统可供调度人员使用。
冷链物流行业目前处于极为混乱的状态,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都是小微企业,九成以上的社会运力分散在不同的冷链企业,层层转包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盈利空间本身很窄。而智能调度系统的开发成本很高,,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开发。
这种情况下,B端的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显然受制于很多因素。如,社会车辆难以管束,时效性降低;账期严重不对等(冷链物流公司一般采用的是垫款模式,大多是在司机卸货的时候付予司机运费,冷链物流公司和客户的款项结算最少也是一个月),进而导致司机卸货延迟、无款可垫、与司机沟通成本高等问题,极有可能造成B端在实际运营中面临货物短缺或者物流时效性要求不能满足等诸多问题。
,后端供应链的支撑问题,不仅仅局限在以上问题,B端的运营问题、技术问题、采用不同经营模式所对应的各种操作细节等问题,最终都会传导到即时配送前端的客户体验,进而对B端的运营造成影响。这种情况下,即时配送发展也将受到很大限制。
整体而言,即时配送B端的供应链运营具有极大改善空间。即时配送市场细分领域拓展难度较高的情况下,B端是否可以通过偏重后端供应链优化的方式,解决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或许也是值得期待的一片市场蓝海。
目前,即时配送的主要模式,有众包模式、自建模式、并单配送、专人专送四种模式。
其中,众包模式是一种轻资产型的模式,采用社会运力的方式,管理难度极高,即使形成合同,闲散运力的管理成本也很高。
自建模式虽然有一定优势,相对容易管理,取决于订单体量的大小,如果体量较小则自建模式的成本也将极高。
并单模式对于智能系统的路线优化、程序算法的要求比较高,盈利可能覆盖不了成本,且也需要大体量的订单,才能维持一定的规模,不确定性很大。
专人专送模式,其实相当于雇佣员工进行派送,较为适合订单量少的公司。这种情况下,员工私接订单的情况也是常态;也有可能在订单量不足的情况下,员工闲置,成本也极为高昂。
众包模式,和物流行业采用社会运力的模式相似;自建模式,和物流行业的车队组织相似;并单模式,相当于零担物流的串线配送,或者说拼车配送;专人配送,相当于物流行业的合同物流——路线固定,利润空间较窄。
纵观当前即时配送的发展模式,利润空间还比较窄。从产品属性的满足,进而衍生出的时效性要求方面,几无可能。因为时效性物品的拓展范围已基本都被开发。从体验性方面,直接的体验,包含时效性的满足、产品质量或形态保存、整洁卫生等,也已经被拓展的差不多了。那么,从偏重于更为后端的供应链角度,整体思考即时配送的利润空间,或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作者物流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