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泰控股可能很多人不了解,但说速递易你一定不陌生。
速递易是三泰控股旗下品牌。2012年,包裹投递“1公里”的痛点让“速递易”快递柜项目横空出世。
之后,三泰控股将此项目视为救命稻草,并砸入血本,先后在2014年、2015年两次合计募资36.52亿元。
只是,救命稻草并没有救命,反而将它推入深渊。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分别亏损0.38亿元、13.04亿元和1.97亿元,并在2017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日前,三泰控股彻底放弃快递柜业务,正式宣布主营业务转型。
三泰控股《2020年-2025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表示,未来将专注发展精细磷酸盐业务,其他与此无关的业务将进行改组与调整,彻底实现战略转型发展。
从具体规划来看,2020年-2022年,三泰控股计划以优势产品饲料磷酸盐和工业磷酸盐为核心,通过“肥盐结合”模式,配套肥料磷酸盐及复合肥,做专做细,力争成为世界级饲料磷酸盐和工业磷酸盐的头部企业。
曾经的快递柜巨头要去卖化肥了,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超级明星”沦为“韭菜收割机”
三泰控股成立于1997年,早期的主业是金融电子设备及安防业务,如电子回单系统、ATM监控系统、银行数字化网络安防监控系统等等。
2009年它登陆A股,从2009年上市至2012年,公司每年净利润基本保持在5000万元左右,日子过得马马虎虎,只是整体资金状况在走下坡路。
2012财年营收6.57亿,应收账款却高达4.0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也由正转负2009年净流入1734万元,2011年、2012年分别净流出3600万元、2040万元。
不温不火的经营状况遇上了快递业如火如荼的大背景,2012年12月,三泰控股设立成都我来啦网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来啦”),从事以速递易业务为载体的“24小时自助便民服务网格及平台项目”。
凭借速递易项目,三泰由2012年底不足20亿的估值增长至2015年6月的巅峰,市值530亿的超级明星。
表面的光鲜实则暗藏巨额的亏损。2015年至2016年,速递易项目的亏损从1.36亿元增至5.11亿元,2017年上半年亏损2.02亿元。
仅仅时隔三年半,三泰控股的股价从最高位跌去了93%,沦为近年来跌幅最大的超级大熊股之一,被广大散户喻为“韭菜收割机”。
逃离快递业
曾几何时,三泰控股对于快递业是有野心的,除了快递柜业务,他还投资了快捷快递,更表示过速递易业务总投资将达到200亿元,超过三泰那时候的总市值。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速递易这类互联网创新产品并不会在短期实现立竿见影的业绩,对三泰控股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
重压之下,2017年8月,三泰控股完成对原全资子公司我来啦的重大资产重组,引入中邮资本、驿宝网络和亚东北辰三家战略投资者,并将项目更名为“中邮智递”。
我来啦50%股权转让给中邮资本,获得投资收益7.13亿元,三泰控股才得以在2017年扭亏为盈。值得注意的是,三泰控股依然是速递易的重要股东,持有34%的股份。
即便如此,公司业绩亦未能向好,2018年财报显示,全年实现营收7.1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亿元,2019年第三季度依然亏损9296万元。
为了扭转局面,三泰控股不得不寻找转型出路。
三泰控股6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支付现金购买李家权、龙蟒集团所持有的龙蟒大地100%股权,交易金额36.75亿元。
龙蟒大地主要从事磷酸一铵、磷酸氢钙等磷酸盐产品以及各种复合肥产品的生产、销售,并通过农技小院提供精准农业技术服务。这也就意味着三泰控股将进入现代农业行业。
交易对方龙蟒集团和李家权,对三泰控股作出了承诺,龙蟒大地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3.78亿元和4.8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受益于国内供给侧改革以及国际磷肥新增产能投放放缓,我国化肥和磷制品行业景气度不断上升。2017-2018年度,龙蟒大地实现营业收入25.49亿元和33.17亿元,实现净利润5720.71万元和2.86亿元。
从三泰控股的这次收购以及最近公布的未来发展战略,几乎可以断定,它已经放弃在“快递100米痛点”上的转型。
快递柜的未来
速易递的亏损不是孤例。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丰巢亏损了2.5亿,2017年又亏损3.85亿元。截止2018 年5月31日,丰巢科技资产总额为63.11亿元,负债总额为17.32亿元,5个月营业收入为2.88亿元,继续亏损2.49亿元。
普遍亏损的智能快递柜企业,商业模式还未走通,也引来快递员和用户的不满。丰巢就因为涉嫌“诱导打赏”多次被送上热搜。
12月初,丰巢智能柜的运营主体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发生注册资本变更,由24.5亿元减少至11.7亿元。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包括鼎晖、普洛斯等10家公司在内的股东已退出丰巢,联合发起人名单中只剩顺丰。
丰巢方面回应称,注册资本变更系“公司经营发展需要设立了新的主体和组织,对应有相关的调整,新的主体名称为丰巢网络。”
有媒体分析称,成立独立的公司,专门运营和管理物联网业务,成为一家to B的服务商。这可能会是丰巢力图实现自负盈亏的一次尝试。
只是目前看来,它还没做好独立成长的准备。
2016年作为亏损最惨烈的一年,三泰控股在年报中这样分析亏损的原因
1、由于加大对自身社区生活服务的宣传,占用了部分广告资源,由于探索速递易社区新媒体运营模式,预留了部分广告资源,导致广告收入减少;
2、市场竞争加剧,为增强用户粘性,速递易在寄派件业务方面实施了优惠营销策略,收入相应减少;
3、由线下网点规模较大,整体设备折旧及运营费用增加,导致营业成本和费用较上年同期上升较大。
以上三点是三泰控股亏损的原因,也是其他快递柜企业的通病。
作为重资产的快递柜,设备成本投入较高。在小区、写字楼、学校等地方设柜,还要支出进场费和租金,柜机的日常维护等费用需要持续支出,在不断布柜,快速抢占市场的脚步下,自然是一笔不菲的投入。据了解,快递柜这个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一台智能快递柜一年的运维成本将达到10万元。
与之相对的,在盈利方面,似乎未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除了向快递员收取寄存费、为用户提供寄件服务这类比较直接的收入方式外,比如出售广告位,开设“丰巢特惠商城”,销售食品、美妆、家具等商品,这些多元化的创收方式成效不大。
快递柜企业也曾经幻想过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在2013年报中,三泰控股阐述了当时的战略构想
快递柜作为物流配送末梢及高效线下入口,属于典型的网络化运营服务,需要通过快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在形成规模优势后,网点扩张难度将大幅下降,扩张速度将快递提升,议价能力将显著提高,运营成本亦会快速摊销,形成O2O线下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既可满足社区居民对快捷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亦可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
但目前看来,幻想也只停留在幻想和一种说服韭菜的话术,当时的它可能也没想清楚。
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递柜25万组。有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将达75万,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人民币。
市场越来越大,如何找到盈利的新思路来解救快递柜,显得越来越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