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物流全媒体6月7日讯(微信156nes ) 6月初的菜鸟、顺丰之争引发了业界、市场、舆论与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绝非偶然。不仅因为它们的服务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现今国民生活的一部分,还因为它们都是我国新经济产业的重要代表与行业标杆,被国家和社会寄以了厚望;它们还都是优质的上市公司,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中外投资者的神经……虽然这场争执在政府部门的及时协调下双方“和好”了,引发争执的矛盾基因依然存在,还在继续生长。其背后隐藏的重大课题是,当我们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政府面对新经济的产业发展,应当如何理顺三者的关系?既遵守规则又共创共享繁荣。这需要各方面深入地思考,不断寻求解决之道。 一、两强之争引发的四个现象 现象一双方都以“维护客户信息安全”的名义,关闭了原本顺畅的与对方互联的物流信息接口,而直接受伤的是则数以百万计网购客户的货品、时间、经济损失和对快递公司的自主选择权;以及引发了社会公众普遍性的担忧。 现象二双方各有优势,但整体看,菜鸟强势,顺丰弱势。菜鸟的强势在于处在电商网购产业供应链的上游,既拥有对庞大网购货源数据的控制权又有对快递物流企业配送包裹快件充分的选择权。顺丰方面虽然有庞大的综合物流能力、优质优价、良好服务的社会口碑,但由于处于电商网购产业供应链的下游,所以,当淘宝、天猫平台剔除了顺丰在上述电商平台作为推荐与合作物流商的资格,以及菜鸟网络关闭了对接顺丰的物流信息接口后,顺丰只能被动接招,失去这部分的商机与相关的合作方,另寻市场出路。 现象三引发了站队现象和消费者的困惑。短短2天内,互联网界、电商业、快递物流业的大佬或企业纷纷发声,形成了立场鲜明的两大阵营。人们发现,力挺菜鸟的苏宁、圆通、易果生鲜等多为阿里系投资或者互为持股的企业;而力挺顺丰的腾讯、京东、美团、网易等则或多或少与阿里系存在着竞争关系;而作为快递业“通达系”要角儿的申通、中通、韵达等均表示不发声也确有难言之隐它们既是阿里系网购快件的主要承运商,又是这次菜鸟网络“制裁”顺丰牵头“蜂巢快递柜系统”的重要投资方与主要使用方,由于与双方深度的利益联系,关系复杂又微妙,即使有微词也不能公开表示。如此形成了阿里系与非阿里系的两大电商与物流阵营,势必带来广大消费者的网购困惑以前可以自由地选择电商平台购物和给自己信任的快递企业下单,今后再网购,难道需要先站队再下单不成?谁能保证今后“城头失火”不再“伤及池鱼”呢? 现象四政府部门出手协调,及时中止了一场恶战,但“救火”式的调解,作用具有暂时性。人们看到,事发2天之内,国家邮政局火速介入,两次与双方高层沟通并请到北京面谈,晓之于理,动之以情,深明大义,使双方终于同意从6月3日12时起,全面恢复业务合作与数据传输;政府并告示天下,受到了公众的肯定与欢迎。这一方面说明,市场不是万能的,政府作为市场良好环境的守护神,“该出手时就出手”,体现了“十三五”以来政府主管部门在转变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进服务中洞察市场、快速反应、高效处理重大事件的能力在提高,对此必须要点赞。另一方面,这种“救火”式的调解又难免具有暂时性的局限性。双方的矛盾是经济性质的,涉及两大行业的市场竞争与利益分配,但由于缺乏治理这两大行业的市场竞争规则,这次政府调解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讲政治、顾大局”,要求双方停战,“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电商与快递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希望上下游企业携手共进。”没有触动双方对立的根本性矛盾,也就难以在短期内解决问题。 二、两强之争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待解 1、两强之争的实质是两权之争,即双方对于网购货源数据控制权与快递服务数据控制权的争夺。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对各种大数据的占有与使用正越来越成为新经济企业的命脉与核心竞争力。马云认为,数据将是今后互联网新时代里最重要的“新能源”。得数据者得天下。以阿里建淘宝、天猫电商平台为例,尽管没有属于阿里自己的一个店铺,但却掌握着万千家注册店家的所有经营数据,可以决定谁能够入网谁不能入网,也就间接掌握了这些店家的命运。同理,把淘宝平台复制到菜鸟网络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阿里同样可以没有快递业的一兵一卒,但却掌握着注册快递物流合作企业的所有运营数据,同样可以决定与谁合作不与谁合作,也就间接掌握了这些处于供应链下游的快递物流企业的命运。在这样的博弈中,对数据的垄断性占有就太重要了,强者弱者,一目了然。 2、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涉及行业发展、经济发展全局性的企业大数据应当如何管理?今后的数据管理会越发重要。数据分为基础性数据、增值性数据两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营数据的主体也分为了政府机构与数据企业的两类。作为政府投资建设的各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自然具有公共性;还有一种正在兴起的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同运营维护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例如多地“智慧城市”的综合型公共服务数据平台等,也是新时期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一种积极尝试,由于政府投资信息平台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全民服务,也就便于管理了。 难点在于对另一类平台的管理,即企业投资的市场化信息平台。例如“ABT”(阿里、百度、腾讯)、淘宝网、菜鸟网、京东网等。政府既要充分发挥这些互联网巨头利用大数据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民生改善、扩大就业甚至精准扶贫等方面的巨大正能量,也必须要能够有效解决互联网巨头一旦在特定行业或领域取得一家独大的市场优势地位时,为了企业自身利益,搞“大数据垄断”,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破坏市场合理秩序的倾向与行为。 笔者认为,政府在创造开放的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开发、利用大数据的,也应当明确对于社会的、企业的大数据拥有最终管理权和对企业不当行为的处置权,以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建立对社会化大数据管理的市场规则与管理体系,指导和规范相关市场主体的行为。欧美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经济洗礼,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垄断”法律体系,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反垄断案例可以借鉴。但从我国反垄断的实践看,针对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审查,处理的比较多,而对于国内企业“反垄断”的实践与研究还刚刚起步,既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需要社会智库与各界的积极参与,在实践中集思广益,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与我国国情的大数据管理之道。 3、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日进十亿包裹快件的市场秩序应当如何规范?2016年,我国完成的快件量为312.8亿件,2017年有望超过400亿件,我国已经实现了日进一亿包裹快件的小目标,不过现在的快递市场秩序有点乱。而马云预计,用不了几年我国将进入日进十亿包裹快件的年代,相信电商业和快递物流业界无不期盼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业界更关心的是未来日进十亿包裹快件的市场秩序如何维护?应当由谁来制定这个市场规则?是占据垄断优势的大企业?还是政府?笔者认为,应当由政府主导、相关行业组织牵头,主要市场主体参与,共同制订,企业来遵守,政府有监督,并在实践中改进、提高。 4、在互联网+新经济时代,网购快递服务的定价权应当由谁说了算?目前的情况是网购快递服务的定价权以网店和电商平台为主导。这一方面是电商业垄断网购货源的强势地位带来了其对于网购快递定价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也与快递业自身缺乏维护快递业稳定发展的价格保护机制有关。众所周知,近年来由于土地、设备投资、材料、运营、维护、人工、物价等因素都在推高快递企业的成本,快递服务价格的成本普遍在8到10元一件,但很多电商采用整体压价,比如3件10块钱,不管是同城还是异地,都以低于快递服务实际的成本价捆绑式“白菜价”销售给你,你不干,就换另一家快递。而作为分散的快递企业,在缺失行业价格保护机制的情况下,为争夺网购市场份额,只能靠企业间的价格厮杀来争取,加剧了快递企业间同质化的竞争,这种靠赔本换取网购物流市场份额的做法,导致了快递行业惨烈异常、一片红海。而电商平台,从稳定网店客户、做大网购规模的角度出发,对此也是默认或者支持的,又进一步强化了网店、平台的强势地位。这也是近些年来为什么多数快递企业网购快件接的越多、规模做的越大、亏损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购业发展之初,快递业是其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电商是平起平坐的,到现在还没有几年却日益变成了电商业的打工者,地位在明显弱化,出现了以牺牲一个伙伴行业的长期发展权益来维持另一个伙伴行业高速发展的不健康的倾向,也成为了双方矛盾的焦点之一。对此,快递企业都有意见,不过根据对网购快件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反映不同。例如,对阿里系网购快件依赖程度较低的顺丰选择了拒绝与超低价快件网店的合作;而依赖程度高的通达系则多数选择了被迫接受,内部“拆东墙补西墙”地想办法消化亏损。 笔者建议,为了形成电商业、快递业相互支持、长期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电商业、快递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行业协会、行业主要企业,以问题为导向,共同梳理影响两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共同参与制定两业协调发展的市场规则与秩序。其中,建立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反映不同区域、不同快递服务产品成本(如同城件、异地件、国际件)、具有阶段性(例如按季节、半年或者快递淡旺季等公布的)、可调节的我国快递服务指导价格体系的工作应当尽快启动。还需要研究出台其他的“组合拳”,加快理顺两业关系,实现共赢发展。(作者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永驿物联智库战略发展专委会成员) |
刘建新:菜鸟、顺丰之争背后的思考
菜鸟教程,菜鸟驿站,菜鸟裹裹快递查询,菜鸟物流,菜鸟网络,菜鸟包裹